2)第三十四章 喜事多_嫡长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令大人或者尚书左仆射大人之类的官员,这同窗的香火情那是三世烧香也求不来的啊。

  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政治投资,可以说,国子监这个地方,交织了家族、姻亲、门生、故旧四张大网,难怪京兆各家官员为国子生的名额抢破了脑袋,凭人情、借关系、通钱财等,为了让家族子弟进入国子监那是各出招数,于是这个规定就变成了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有资格入读,但是每家不可超过三个人,且在入读前,必须要通过国子监举办的一次考试,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才算成为了国子生。

  沈余宣和沈余平通过的,正是这样的考试。沈余宣是因为沈则敬直接就获得了考试资格,沈余平是以祖父荫才取得考试的资格的,好在这两个人也不负众望,把这两个国子生的名额拿到手了。

  沈家因为这件事又置办了几桌酒席不论。因为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人回京兆的时日尚短,也就没来得及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按照沈华善的意思,他们两个在适应京兆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京兆官学就读,京兆官学比国子监要差一等,不过也有不少名儒大家,比起岭南来说,要好上不少,沈余宏当年也是就读京兆官学的,算是沈余文和沈余韬的同门师兄。

  沈余宏还专门跑去找了这两个堂弟,教授他们在京兆官学的生存之道,比如哪个先生是严厉不苟人情的,哪个夫子是好说话有商量余地的,官学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还有哪里是士子们经常去的,林林总总,听得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频频点头,拼命将这些提点记在脑中,免得去了官学两眼一抹黑,也暗自感激这位堂兄。

  沈家第三件喜事和沈余宏有关,其实也算不得喜事了,那就是沈家去成家下定了,沈余宏的结婚流程又向前了一步,剩下的,就等成燕燕及笄了再商定成亲的日期,这倒也不急。所以沈余宏日子过得很舒服,和堂弟沈余益嘀咕嘀咕几句,安排如流处的事情,剩下的事情就是读书,准备明年春闱。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引起了沈家人的讨论,在沈宁看来,这算得上是大喜事了。二月的时候,颜商、八堂叔沈则学和胡氏安和堂等人从西宁道返回京兆了,他们已经去了几个月,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回来。他们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不少西燕和滇桂当地的物品,连沈宁都分得了几包酸笋,喜得夏词在不断琢磨新菜式,酸笋炒肉片?酸笋野鸭汤?

  沈则远和沈胡氏自是特别高兴,看着一行人的风霜疲惫,忙着让他们先行歇息再细说这一趟西宁之行的事情,沈胡氏甚至还想到了安和堂等人返回江南时,要让他们带些什么物品回娘家才好。

  照例是在沈华善的书房,颜商一行人向沈华善和沈则远述说西宁之事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