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九章 枯骨在下_嫡长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晋州,招讨司在河内道的平叛,才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当然是收拾战后乱局,巩固稳定河内道的局势。

  虽则还有北路叛军要对付,但招讨司士兵们并不觉得有何畏惧,反而气势如虹,士气比进攻鄂州之前,更加激扬。

  鄂州的顺利平定,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他们高唱的那些演练号声,不仅仅是在削弱鄂州叛兵的志气,更是扬发了他们自身热血威胆!

  从主将到士兵,心中都坚信:招讨司一定会平定河内道!

  当士兵们在收拾鄂州战局的时候,古大存、沈华善和张戈等主将们,已经在安排平定晋州的事宜了。

  从江南道而上,先到达的是鄂州,然后才是晋州。如今鄂州大局已定,事不宜迟,越早平定晋州,河内道的局势就越能稳定。刘良率领的晋州叛军,更准确地说,是晋州反贼,如今就是招讨司心头的一根刺,必须尽早将他们拔除了!

  “原来本将预计,招讨司攻打鄂州的时候,晋州的刘良会前来援助,毕竟他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却不想刘良毫无动静,既如此,那么就按照原计划行事!留下两万士兵在鄂州,收拾此地的乱局,另外的五万士兵,急速前往晋州!”

  这是他们在进入鄂州之前就商量好的安排。攻下了鄂州之后,招讨司必须立刻赶往晋州,继续对付北路叛军。

  “本使带领三营中郎将段宏,二营中郎将翟仁,留守鄂州!其余士兵,则跟随大将军和行营都使,疾驰晋州!务必要将反贼刘良枭首示众,平定晋州!”

  沈华善将安排说得更详细一些。他留守鄂州,是因为这里的清俘、维稳等事,必须要有主官坐镇。

  而且,此去晋州,讲求行军速度,对付的又是亡命的盗匪,武艺高强的古大存和张戈,带兵前去,最为合适。

  人合其用,人尽其用,这就是用兵之道。

  且说,古大存和张戈带着五万招讨司士兵往晋州进发了,沈华善则带着中郎将段宏、翟仁,留在了鄂州。

  在古大存和张戈等人出发之后,沈华善从投诚的黄渊士兵中,知道了冯万石这个人。这个人的才能和怪异,令得沈华善特别注意。

  冯万石是黄渊的谋士,那篇檄文,正是他的手笔;黄渊在鄂州的所为,有不少是出自他建议的;那个铜锣响声,是他想出来……

  虽然招讨司的士兵说冯万石没了踪影,或许已经跟随黄渊葬身火海了,但沈华善笃信,这个人必定还活着。所谓谋士,必有自保之法。更何况,他师承朝堂先生?

  冯万石是否真的师承朝堂先生?若果是真的,他为何要助黄渊谋反?朝堂先生有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来?

  这些疑问,在沈华善脑中萦绕。看来。在返回京兆之后,得给俞正道去封书信了,沈华善这样想。据他所知,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