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5章 思想_女配自救靠美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生怕被报复,可其实可能哪个白发苍苍,连牙都要掉了的老妪,年轻的时候也曾抄起烧火棍和人打上几架。

  老百姓们听这类英雄故事,多多少少要有点代入感。

  写完大体的框架,在往里面夹杂私货,像什么某某大英雄特别喜欢吃官府的救济粮,他饭量奇大,偏积分不足,只好每天白天去修城墙,晚上出城放哨,还特别幸运地抓了几个土匪派来的舌头,总算满足自己吃饱喝足的美好愿望。

  当然也有正经些的,像是《张大赊粮记》,就写某个平常百姓张大,家里穷困潦倒,因着土匪袭扰没了活干,家里粮食一点不剩,只能每天出去挖野菜养活老娘,差一点一家子都要饿死,官府发了告示,让大家赊积分换口粮,张大一家总算痛痛快快地吃到了疙瘩汤和肉团子……

  顾湘以前就在顾庄做过这样的事,也算有经验,如今编撰的各种段子,至少有一大部分很符合寿灵百姓们的审美。

  她资料丰富,写这些短篇向来就快,又是剧本,很不必写得太细,这些说唱先生们本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只要顾湘给个大体的提纲,他们就很自然地能帮她补充完整。

  很快,各位说唱先生就在县城的各个瓦子里活跃起来。

  不只是瓦子,街头巷尾,但凡有个空场,说唱先生们连台子都不必搭,张口就能说。

  顾湘这回把各种词都写得特别白话,若是换了京城那些地处,瓦子里的大家们恐怕都不大乐意说,觉得掉价,可在寿灵却不一样,这些卖艺的都是混口饭吃的苦命人,哪有挑活做的道理?

  但凡雇主给钱,他们什么都肯说的。

  再者,顾湘写的本子固然通俗明白,却绝对不算差,每个故事至少都颇为有趣。

  也就几日光景,寿灵县城的老百姓们就从战战兢兢地躲在家里,动辄惊醒的状态,变成每天扶老携幼地,各自去做事赚积分,再去衙门买救济粮,买好了阖家老少都聚集在街市上一边吃饭,一边听说唱先生们说故事。

  县城早前那种恐慌沉闷的气氛,肉眼可见地消失无踪。

  “这都说的什么,呵,把姓王的那穷酸都说成救世主了?”

  大多数百姓自然而然地转变了想法,对官府越发信心十足起来,但也有心里特别不痛快的。

  寿灵几个大大小小的粮商家,就有几家很是不高兴,尤其是牛家,牛家在寿灵是数一数二的大粮商,像他们家,平日里收粮卖粮,其实赚头不算大,家里就指着灾年赚钱赚得多。

  这牛家的当家眼光向来很毒,早在土匪刚冒出点苗头时,他就有意识地赶紧藏了好大一批粮食。

  前些时候牛家的少当家,和狐朋狗友们喝酒,还不小心说漏了嘴:“就盼着城里闹灾,别管是匪患还是兵灾,别说是旱还是涝,闹了灾,咱们家的生意才容易做!”

  一般的商人提起土匪来就又惊又怕,牛家不一样,牛家提起土匪,那都是一口一个绿林同道。

  他们家早年便是土匪起家,也就是这些年家里觉得不能一辈子吃那口饭,才在县城安顿,花了大笔的银子洗白自己,貌似做起了‘正经’生意,但像这样的时候,他们可不怕什么土匪。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