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0章 铁路是解局的钥匙!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和大学毕业的专业官员,以期在管理上能够有序。同时、加强监管和督察,以严刑峻法,敦促官吏尽心于事。”

  面对二舅爷的不解和疑问,宋应奎长篇大论的将自己对修铁路的看法以及用意全盘托出。目的是想通过他的口,让手底下的人能理解和支持全力修铁路之事。

  简单的估算修一里铁路造价大概在五千块银元,一千五百里铁路,总造价就是七八百万块银元。

  目前军政府全年财税收入也就在三百万到五百万块银元之间,抛去开支每年的结余不足五十万块银元。

  也就是说以目前的财力,想要将这条铁路全线修通,军政府最少得节衣缩食用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攒出本来。

  如此大额的支出,底下人在真正用上铁路之前,是很难想通到底是为什么,不做好解释工作肯定是不行。

  至于说修铁路的钱,宋应奎倒是没有太过忧心,资金来源他早有计划,那就是用增发货币和债券来解决问题。

  最近几年治下的百姓翻了好几倍,原来发型的货币已很难满足流通需求了,通过修铁路正好能实现由上到下,大覆盖范围的给货币注水,以解决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

  以目前的体量,每年注水一百万块左右银元价值的货币问题不大。持续三年,就能解决三百万两银元的工程建设费。

  毫无顾忌的增发货币也不行,必须得用债卷将民间余集的钱收回来,如此一来就给货币超发加上了一道保险,同时还能为铁路修建再募集一部分资金。

  再配合对外贸易,以及货币外流,总体货币形势,宋应奎认为还是可控的。

  如今天下,大郑那边的铸币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北方大片失地没有规模化发型的货币,蔑蒙政权亦无发型货币的习惯,再加上西藩政权的货币需求。安西政权所发型的货币,市场空间是相当大的。

  只要贸易能恢复正常,消化增发的货币轻而易举,甚至增发的这点货币都未必满足市场的需求。

  格局放大一点来看的话,建设铁路的成本,是有方式和方法来摊薄的,并不棘手。现在最为关键的是打通商路,将贸易规模弄上去。只要贸易规模上去,就能用安全的使用金融手段将铁路修好。

  尽快恢复与大郑之间的规模性贸易,向西藩和西域方向扩展贸易规模,才是当务之急。

  此前安西政权是没法直接同西域展开贸易的,待河西地区全面光复后,宋应奎觉得,有必要深度开发云谷工商业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商路,对这条贸易线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就现阶段的交通现状来说,西域贸易线的体量不可能有多大。但是、这条贸易线的好处在于利润大,稀缺程度高。通过西域贸易线,可以换回来大量的金银和玉石这种硬通货,这些东西对安西政权的货币储备至关重要。

  同时、大郑那边的丝绢等贵货也可以通过这条贸易线外销,从而拓展安西政权与大郑之间的贸易联系,借助贸易加强安西政权在中原腹地的存在感,好为接下来的事做好铺垫。至于当中转站吃过水面的利润,反倒不想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捎带手的事!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