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乱起圣人乡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传的宅院,与其商议至半夜方回,又召孔端操密议。

  次日大早,孔端友不顾疲乏,遣人通知各族老,下午召开孔氏宗族大会。

  孔氏宗族大会召开的时机非常突兀,议题更是惊人。

  会议一开始,衍圣公便宣布其人决意奉天子诏,带族人南迁。

  历经千年的繁衍,孔氏族人早已遍及整个仙源县的社会各阶层,就连孔府内的异姓仆人,实际上也是之前改姓的孔氏子孙。

  不用专门调查就能知道,出了五服的孔氏族人绝大部分已经沦为了底层贫民。

  所谓“带族人南迁”,自不可能包括他们。

  甚至,在共建会已经初步掌控仙源县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安稳生活,这些人不仅不会走,还有极大可能会阻止孔氏嫡脉出逃。

  这也是孔端友定下决心后就急着开会的原因——再不走就真有可能走不脱了。

  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不仅是事实上与嫡脉成了两个世界的孔氏下层不愿意走,上层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衍圣公的举动。

  大同帝国事实控制了袭庆府后,确实没有礼遇孔氏的积极行动,但也没有特别针对。

  只是先压一压孔氏的傲气再册封,不是常规操作么?

  本地共建会的行动如其说是来自大同帝国的恶意,还不如说是孔氏内部本身的矛盾。

  仙源县本就不是什么人间乐土,宗法之下孔氏子孙也分三六九等,照样有各种无法回避的尖锐社会矛盾。

  有没有大同帝国和共建会组织,这些矛盾都一直客观存在。

  以前也有人闹过,只不过以往是以宗法处理内部问题,现在变成了共建会协调处置而已。

  但千年来的宗法惯性哪是那么容易去除的?

  在孔氏子孙遍及仙源县的情况下,构成各村共建会的执委要么是孔氏近支族人,要么是远支族人,要么是各种亲戚,谁都改变不了这种事实。

  那些底层泥腿子们就算有大同帝国撑腰,也不敢闹得太过分。

  仙源县这片土地外人依然难以插手进来,不管前朝大唐、本朝大宋,还是将来归于大同,仍是孔氏说了算!

  现在,大宋自身难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大同灭国,孔氏却要听从教主道君皇帝的诏令,抛下千年祖业远奔异乡,图什么呢?

  真等迁徙他乡之后,孔端友应该还能凭借“衍圣公”的爵位继续享受朝廷的优待,可其他跟着一起迁徙的人怎么办?

  再说,嫡脉远迁最多带走一些金银细软,田地房宅等不动产却带不走,还有先祖坟墓也绝对不可能随之迁徙。

  守着这些,孔氏就算再落魄也能翻身。

  而守不住孔子墓和孔氏老宅的孔氏嫡孙,还有资格做衍圣公么?

  有不少人很快就想清楚了前后之事,开始暗自盘算着嫡脉迁走后,如何重新分配祖产,自己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

  孔端友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