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不惧一战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公开打徐泽的脸,孔氏不因此受到正乾皇帝的迁怒都要烧高香了。

  想明白这一切后,孔端友不敢奢望衍圣公之封,只能退而求其次,思考如何尽力保住孔氏在仙源县的利益。

  不过,这一“卑微”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正乾皇帝虽然愿意接受孔氏的投效,还安排官员召见了孔端操,但自始至终,大同朝廷都没有给孔氏任何承诺。

  反倒是提了孔氏须建立本身地位相匹配功劳的要求,还暗示了一条“明路”——撰写《孔子改制考》。

  正是这条明“明路”让衍圣公孔端友意识到正乾皇帝的险恶用心,立即带着先祖的文化传承仓惶出逃,而将家族血脉传承的重任甩给了胞弟端操。

  孔端操的见识和手段虽然不如孔端友,却也不是蠢笨之人,同样不敢走这条大伤家族根基的路。

  要想保住孔氏在仙源县的利益,还得另寻他途。

  只是,没等其人想明白应对之策,仙源县便出了事。

  大宋朝廷的对内防范无处不在,天子册封孔氏嫡孙为衍圣公并兼理仙源县事,将孔氏高高捧起的同时,也以各种手段进行牵制。

  孔端友只抓大事,不理庶务,县中日常琐事尽由县丞周宪主持。

  在孔端友逃遁后,孔端操事实上接任了孔氏宗主之位,在族内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只要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其人就只是一介草民,无权擅自处理县中政务。

  正常情况下,大宋朝廷也不会让没有爵位的孔端操掌管仙源县。

  最终如何安排,需等朝廷的明确安排。

  祸患便出在仙源县令孔端友逃跑,新的知县又没有赴任的权力空档期。

  由于县令离奇失踪,本就紧张的仙源县城中谣言四起,县丞周宪担心有人趁机作乱,宣布将每日关闭城门的时间提前半个时辰,并实行宵禁。

  此举遭到了一部分在城外有产业的上户激烈反对,并迅速发酵,最终演变为驱逐非仙源籍官吏的暴力行动。

  孔氏就是仙源县的天,若是没有新宗主孔端操的点头,此事不可能闹得这么快。

  实际上,这件事真不是孔端操主动挑起的,但他也由此事看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

  其人并没有真想要驱逐周宪,因为这样做对孔氏没有半点好处。

  孔端操的想法很简单,即借乡民闹事向周宪施加压力,以进一步加强孔氏对仙源县的控制,等日后大同进军袭庆府时也多一些筹码。

  其人的想法虽好,却不知道人心最是难测,很多事一旦发动便会因为难测的人心而失去控制。

  周宪虽然代表朝廷监视孔氏,却不是什么胆大刚直的人物。

  大宋冗官多不胜数,但想挑出胆大刚直者却是极难,如此稀缺的人才放到哪里不好,怎么可能派到圣人故里来闲置?

  从周宪的视角看到的是同宋之战一触即发,县令孔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