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八章 “当头棒喝”_韩四当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要是不打算出仕,要是真奏请留乡终养老母,我也不怪你,毕竟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嘛。

  你要是愿意出仕,愿意跟之前一样关照提携同乡,我就辞掉东川书院差事,来慈云书院执教。虽不敢保证仕畅仕路能中进士拉翰林,但帮你教出两个举人我孙五还是敢夸这个海口的!”

  韩秀峰没想到孙五爷竟会这么说,下意识问:“五爷,您老这又是何苦呢?再说我就算出仕也不一定能做上京官,不一定能关照提携到那些同乡。”

  “凡事不去试试咋晓得行不行?”

  孙五爷真不想看着韩秀峰“颓废”下去,想想又意味深长地说:“志行,你当年翻修会馆,筹建文昌阁和乡贤祠,顾忠政跟我一说,我头一个捐钱的;后来听落第回乡的举子们说,在京城你是怎么待他们的,我不晓得有多欣慰,只恨当时钱捐少了。再后来听说你做上了‘小军机’,我真叫个与有荣焉,去江北跟你姑父开怀畅饮,两个人竟喝掉三坛酒!”

  “五爷……”

  “不说了,再说就是强人所难。”

  孙五爷站起身,就这么背着手走进了竹林院。

  费二爷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说:“志行,要是没猜错,五爷这是受人之托。”

  从听道“朝中没人”那句话时,韩秀峰就意识到孙五爷是受东川书院乃至本县学子之托来的。那些读书人寒窗苦读究竟图个啥,不就是图个金榜题名出仕为官,而现在又不比以前,光文章做得好考中举人甚至进士都没啥用,想做官得有人提携!

  那些读书人希望韩秀峰守完制接着做官,事实上从接到皇上申斥的谕旨那一刻,韩秀峰也在反复权衡守完孝之后该不该出仕。

  要是呆在家里终养老母,的确能避开肃顺与文祥的纷争。

  但仔细想想两不得罪就是把两边都得罪了,并且真要是置身事外,“厚谊堂”很可能会卷进去,王乃增、庆贤、韩宸、大头、云启俊、富贵、王贵生、周长春、顾谨言、崔浩和苏觉明等人的处境就不妙了,甚至连王千里和留在固安的那些兄弟都会受牵连。这几个月已经走了那么多朋友,韩秀峰不想老部下和老朋友们再出事。

  就这么坐在石桌前沉思了良久,突然苦笑道:“二爷,皇上一定觉得我变了,觉得我韩秀峰不再是之前的那个韩秀峰。”

  “此话怎讲?”

  “皇上一定觉得我变得越来越像那些迂腐的官员,不然也不会给脸不要脸,都已经下旨夺情了还赖在老家不奉诏。”

  费二爷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听你这一说还真是,皇上以前之所以器重你,不只是因你会领兵能打仗,而是因为你勇于任事,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人说三道四。”

  “所以那会儿应该奉诏的。”

  “可真要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