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4章 初见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欣送唐奕出府。

  唐奕试探着问道:“你们家家学颇深啊,侍女就站在屏风后面候着?”

  萧欣一怔,“说什么的?我家可那个规矩。”

  “哦?那屏风后面是谁啊?站了大半个时辰。”

  萧欣更迷糊,“我不知道啊!”

  得!

  这位没心没肺的主儿,唐奕算问错人了。

  “对了!”萧欣打断唐奕的思路,“你上次那首《鸿雁》,我家小妹让我还给你。”

  说着,从怀里扯出一张纸笺,正是上次唐奕写的那张。

  “还我?“唐奕不解地接过纸笺。

  除了那本乐谱笔记,到了这家人手里的东西,还没有还回来的。

  唐奕一边走,一边把纸笺打开来看。

  只见一如上次一般,唐奕谱曲有错之处皆做了修改,每一句旁边都有娟秀小字做的备注。

  在歌谱的最下面,还有一段不属于这首曲子的一段文字。

  “塞上歌,鸿雁掠草波,苦无瑶琴引仙乐,独梦天音载驹车。祈天歌,闻乐賖。”

  唐奕不由放慢了步子,“有点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是:

  《鸿雁》是塞上的歌曲,有如大雁掠过草原时掀起的草流一般优美。但是,凡琴却无法弹出应有之意,只能在梦中想象那种乘车驰骋,天音绕耳的景象。向上天祈求,能听到歌曲本来的样子!

  词中这么一写,反倒让唐奕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当时确实有点恶搞和有意刁难的意思。因为这首《鸿雁》,在后世虽是草原之歌,但却是只有男人才能唱出韵味,女声很难表现出那种悠扬、辽阔的感觉。

  这个时代的曲子都是女人唱,很少有男人歌,萧家小妹自然唱不好。

  其次,《鸿雁》的曲子是吉他曲,古琴虽能弹出来,但却完全变味儿了。就好比用二胡拉《克罗地亚狂想曲》是一个道理,根本就不搭调。

  当时,唐奕就是想看看这萧家小妹有多厉害,所以才写的这首歌。

  没想到,自己那点心思都让人看穿了,而且从这词中不难看出,萧妹子也不是什么好相与之辈。

  因为,这看似简短的两句话,却是一首词。

  准确地说,是一首辽词。

  辽人也写词,但却不像宋人一般有固定的词牌。辽词随意做曲,更像是后世的音乐。这也是为什么,唐奕的歌在辽朝反而更容易被接受的原因。他们本就没有固定的套路,更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

  这首有词没有曲的两句.其实是把皮球踢了回来。意思很明显,“你给我出了难题,那本姑娘也给你出一道,看你解得开吗?”

  唐奕被这首短词所吸引,站在那儿开始琢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