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让人惊讶的实验考试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实验,但是都是属于分子细胞生物学。

  看来,今年似乎有些不一样,跟之前的模式有一点区别,这个事情在每年的ibo都会发生。

  陆时羡仿佛能够想象到李文东他们看到试题的惊讶表情。

  人往往对于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与不安。

  陆时羡此时也有这种感觉,不过此时他的好奇的心理比重远大于不安。

  毕竟每一届竞赛都会有意外发生,这很正常,出题人弄些创新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总体上不会与之前有颠覆性改变,基本上都能让人可以接受。

  拿起已经被翻译成汉字的试题开始审第一题。

  可能你以为的实验题只有短短几行,但实际上光是题目就是满满几张纸。

  陆时羡只能抓关键词,以便尽快的找到实验重点。

  看到酶,陆时羡心里已经有点数了。

  看来,这是考的生化实验啊。

  凡是跟什么酶沾上边了,涉及到催化反应,一般都是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

  先不着急做题,陆时羡开始飞速调动起自己脑中关于β-葡萄糖醛酸酶的相关内容。

  以便于待会的操作。

  β-葡萄糖醛酸酶为一种水解酶,可以水解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生成葡萄糖醛酸和不溶解于水的非结合胆红素。它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以肝、胆、胰等器官中最为常见。

  一句话说就是哪里有大肠杆菌的地方,哪里就有它们。

  在国外,早就于80年代,将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检定法作为判断有没有大肠杆菌存在的依据。

  这种方法具有用时短、价格低廉、特异化强和误差率低等优点,于是被广泛运用与各大医院和检测机构中。

  所以,这题应该基于这个背景,才设计出来的。

  就跟在医院里面检测大肠杆菌一样,没什么好怕的。

  不过这只是陆时羡自我安慰的理由罢了。

  实验室里直接运用检测原理,每个步骤都很重要,少一步可能就前功尽弃。

  而医院里基本就是依靠仪器,经过固定的操作步骤,直接看数值判断含量。

  这两个东西结果看似差不多,实际上这两个过程中的工作量是天壤之别。

  陆时羡忍不住看了一下这个题目的分值,忽然一下子把他给弄不会了。

  啥玩意?

  12分?

  第一个实验只有12分???

  陆时羡赶紧往下看了一下。

  只见到第二题的题目是周期蛋白的存在。

  而这个题目的分值居然达到恐怖的86分!

  他连忙往下扫了一眼,才发现第一个实验比较简单,只是确认β-葡萄糖醛酸酶的存在而已,并没有要求检测含量。

  第二个实验就复杂了一些,就是围绕“周期蛋白前体”来展开的。

  下面齐刷刷的布满了小题,均是与之相关,属于一个系列。

  难度和分值挂钩,这就很合理了。

  不要问还有两分哪里去了。

  在试卷的第一面放着呢,一共四道判断题,一题0.5分。

  实验题还有判断题?

  陆时羡整个人就傻住了,这是他完全没有设想过的情况。

  但他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再想有的没的。

  这个创新虽然有点意思,不过只是在考试题型和数量上有所变化,根本性的内核没有变化。

  判断题都是跟下面两个实验内容相关的,都是对β-葡萄糖醛酸酶和周期蛋白前体性质了解的考察。

  花了不到三分钟,陆时羡将这两分拿下。

  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而已。

  因为,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