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5章 象山盐场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5章象山盐场

  象山县这个盐场初步规划了好几千亩地,但其中一部分地皮的所有权还在交割过程中,而且本地目前能够招募的民工数量也比较有限,无法从一开始就全面开工,只能分期施工,分批投产了。

  为了能够抢时间实施,杨运这边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组织制定一个比较完备的修建计划,建设部来的几名工头实地勘测了一下地形地貌状况之后,便大致划定了一块区域让民工们先平整地基,然后一边施工一边设计盐场的整体布局。虽然这样做显得很是仓促,但好在海汉在盐场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已经十分丰富,只要把过去用过的建设方案套用到本地就行了。

  海汉这几年已经在各地的盐场普及使用了风力和蒸汽动力提灌装置,使得盐场的海水处理能力大大强于大明的同行,在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也是海汉出产的精盐能够在大明市场上打败官盐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海汉而言,开盐场基本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虽然前期投入会比较大,但后续的收益期够长,甚至远远长过了一般的种植园经营周期。而且海汉的工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盐作为原材料,即便是某一阶段的产量大于销量,海汉自身的需求也足以轻松消化掉这部分产能。

  海汉在本地雇佣了数以百计的民工,修建盐场的事情自然也很快就在县内传开了。民众对此的反应倒是比较平静,毕竟海汉在南边的石浦港已经运作了一年多,本地人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海汉的存在,也知道这帮外来客是来求财而非入侵大明,是以对盐场这样的工程项目并没有特别惊讶。而且海汉人说了,这盐场出的盐今后都会充作官盐在大明国内出售,并非触犯大明律法的私盐,所以不会有程序的麻烦,普通民众也不用担心参与此事会被官府清算。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象山县衙对于县城外的这处盐场工地保持了完全不闻不问的态度,按照海汉的说法,是已经在事前就把知县王大人安排妥当了,所以衙门这边不会有任何问题。估计衙门里的王焕听到这样的说法,也只能是打掉牙往肚里咽了。

  而随着工程的开始,与海汉合作的顾曲飞等人也终于慢慢浮出水面,对于这几人能够得到与海汉合开盐场的机会,本地人自然是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都有。但也只有当事这几人才知道,他们当初请海汉人来象山考察,可是压根就没考虑过要在本地建一个盐场,这么大胆的主意如果不是海汉人提出来并牵头操作,他们是连边都不会去沾的。

  当日决定跟着杨运赌这一把,这几人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眼下形势已经稳定下来,他们从堵上身家的冒险者摇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