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一章 杜生辉的头一次_相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在陕西秋闱正式开考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一场考试结束之后,头一场四书文的朱卷就被分送到十八房同考官的案头。

  所谓朱卷是相对于考试的原卷都用墨笔所作而言的。

  在明清两朝,乡试一级的考试,考试在作完卷子之后,原卷也就是墨卷并不能直接送到考官手头审阅。先要用纸糊了名字,交给誊录官用笔蘸了朱砂重新誊录一遍,送交考官批阅。因为都是红字,所以又叫朱卷。

  看到手头的卷子,黄字号考棚的同考官杜生辉一则以喜,二则以忧。

  喜的时候,这可是自己头一次做考官。从他手上,至少要送出去四到五个举子,这些人可都是陕西一省一时之俊彦,日后可都是自己的门生。当然,在主持县城的时候,自己也收过许多学生。不过,那些童生很多人都不过是来应个景,说不好一辈子都中不了秀才,成不了名教中人,也做不得准。

  他年轻有为,自从在科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做了正七品知县之后,也不知道拜了多少老师。现在终于等到有人喊自己恩师,还真有点十年媳妇熬成婆的感觉,只不叫人欢喜莫名。

  做了考官,不但可以蓄养人脉,经济上的好处也是不少。等到榜文一出,没个门生可都是要送上一笔谢师银子的,少的三五十两,多的几百两,不无小补。

  很多官员一辈子说不定只能轮到一次大考差,做考官的机会,自己才上任一年就落到这个好处,想来上头也是看到恩师吏部天官王尚书的面子上吧

  忧的时候,黄字号棚有考生三百来人。每人三篇四书文,每篇八百字,就是二千多字,三百来人都快七万字了。四书文之后还有五经题,策论和试帖诗,如何看得过来这玩意儿可不是话本小说,枯燥到极处,非将要读到脑子疼不可

  。

  不过,国家抡才大典何等紧要,必须提起精神来,勿要遗漏一个人才,却给恩师面上抹黑。

  想到这里,杜生辉提起精神,也不休息,径直掌了灯,熬夜阅卷。

  只看得两张卷子,杜知县就觉得心气浮躁。

  今科乡试大主考李祯李昌祺出的题目实在太简单了,三个题目都是书中名句。一般来说,都是先生授业时,用来给学生学习八股时文写作时入门之用。

  他当年发蒙的时候,这三道题目几乎每年都要作上一次。至今回想起来,还能清楚记得自己当初所作字句和老师的评点,以及老师凶狠抽下来的戒尺和厉声的呵斥。

  是的,这三个题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童年阴影。如今,一看到考生们的文章,不愉快的记忆浮上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陕西考生们的文章写得实在不怎么样。看得出来,他们抄的也是自己的旧作。因为以前经过老师的修改增删润色,已经磨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