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四章 贤才_三国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来,地方上的官吏们自然难以记下全部的律令。

  毕竟一百万字,仅靠人脑,怎么可能能全部记下。

  所以为了能够方便判决,官吏们便也就只好“引案例判”。即两件案子只要情节相似,便就可以直接拿上件案子的裁决结果来处理这件案子。

  后来又因为王莽乱政,光武帝借助着天下豪强世家的力量兴复了汉室,让汉室彻底变成了‘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后。

  那略显死板且不符合地方豪强利益的汉律,自然也就越发的无人问津了。

  反正赵旭当初做县尉时,作为县长的张勉在裁决案件时便带着极强的主观性,很多案子甚至完全都是在‘随心所欲’。

  但即便是这样,张勉还算是好的,至少他没有像那些个所谓的山东名士那样做出‘义释贼人’的操蛋事。

  可这么多年了,赵旭也真的没有见过事事都‘遵纪守法’的官吏。

  因而当看到这篇题目名为《明法》的答卷后,赵旭也真的是生出了爱才之心。

  ‘此人乃是一个人才啊!’

  看着这份答卷,赵旭的心中也不禁浮现了这样的想法。

  因为此人写的着实是好。答卷上面有关治安的,有关监察官吏的,每一条都写的十分的详细清楚。

  ‘或许此人可以作为我的督邮或是功曹。’赵旭在心中忍不住想到。

  所以在看完这份答卷之后,赵旭便也不由将这份答卷和方才的那些答卷分开来放置。然后接着,也就不由继续向下看了起来。

  ‘这,看来其中真的是不乏人才啊!’

  看着看着,等赵旭一直看到最后一份时,原本一直面无表情的他,嘴角却也不由再度浮现出了一抹笑容。却是在方才那篇《明法》后,又出现了一篇《安民》。

  而这篇,在赵旭看来,甚至还要胜过方才的那篇《明法》。

  因为相比起法制,‘安民’无疑才是河东现在的当务之急。

  ‘更难得,条理清晰,可行性极强。尤其是那‘以工代赈’要在这时借灾民之力,开挖水渠以备来年的办法。可见此人也是一个有远见且能做实事的人。’赵旭心道。

  故而再将这篇《安民》放在那篇《明法》上后,赵旭拿起这两份答卷,也就不由对着堂下众人问道:“不知这两份答卷,乃是诸君中那个所写?”

  “是在下。”

  “还有在下。”

  两人相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其中一个便就是最后那个交卷的麻衣中年人,而另一个,则是一个身穿月白色衣袍,生的比较清瘦的青年。

  见此,赵旭微微一笑,便也就不由看着他们二人问道:“敢问两位,高姓大名?”

  “在下襄陵贾?(de)。”麻衣中年人回道。

  “在下绛邑李旒。”清瘦青年也作揖回道。

  “如此,赵旭见过两位先生了。”说着,赵旭却也不由还了他们一礼。

  “这……”

  见赵旭如此,两人却是不禁显得有些诚惶诚恐,一个个立在当地,也不知该做如何反应了。

  见此,赵旭哈哈一笑,则也不由摆手让二人重新坐回了座位。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