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五章:主动涡流控制技术_熬鹰航空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究的东西,当然杨辉毫不怀疑电传飞控技术的优秀。

  但是在现在共和国电子技术还不算好的时候,用上这个侧板技术的东西,明显可以加快十号工程机进度,也算是另辟蹊径。

  后世的十号工程那多达十八年的研制周期。实在是太长了,导致十号工程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美国的F22,并且也没能赶上九十年代的三代机换代热潮,还差点被苏27挤死,这一点杨辉不能容忍。

  既然自己重生回来了,那就要想办法加快十号工程的技术,现在基地和0611合作超七,插手十号工程也不是没机会,这样就可以在96年之前搞出这款空战用的战斗机。

  靠超七和歼八在96年去争夺制空权,杨辉没有什么底气。这样的超轻型飞机,和二代机实在是没办法在96年那个地方扛大梁,轻型飞机和超轻型飞机差别还是挺大。

  这些问题使得杨辉不得不将这个侧板技术拿出来,配合着随动侧翼。杨辉有理由认为新机可以达到后世的十号工程战斗力。

  同时采用了侧板技术,加上不完全的电传飞控,成本上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控制,后世十号工程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制约十号工程大规模列装的原因,后世的国内三代机换代可没有按照二代机的配置数量等量换装。

  像十号工程这样的战机控制成本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一套电传飞控系统那就是上千万的价格。采用两块侧板加纵向电传飞控。十号工程的成本也可以降下来至少七八百万,狠心一点节约千万资金也是可以做到。

  当然侧板技术也是有它的问题,一方面会增加重量,不过并不算太多;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侧板技术采用会照成很大的雷达反射源,这也是在后世的二十号工程上没有看到这个东西的原因,在隐身战机时代,侧板技术就更加不受待见。

  现在不同,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RCS值,大一点就大一点,以后等到电传技术成熟了,直接在十号工程的改型中去掉这个侧板就好。

  想到这些杨辉越发坚定要把这个侧板技术拿出来,八十年代在气动上下功夫比在电传上下功夫要容易很多。

  “看吧,总师这就是我打算研究的项目,我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个好东西,它可以主动控制机翼表面的不利涡流,解决力矩非线性问题。这在我们的很多飞机上都可以用上,但是最大的用武之地还是鸭式气动布局。”

  听杨辉把这个翼刀吹的这么神,于总师更加纳闷了,这是什么东西,哪来的这么神奇,不就是一个翼刀嘛,虽然是加长了的翼刀。

  “这就是一个加长的翼刀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神奇,你确定要研究这个?”

  没想到自己幸幸苦苦计划了这么久的侧板技术被说成是翼刀,杨辉只能耐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