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三七章 皇权之上应有法_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进行调查,发现两人家里虽然富裕,却不是通过“中饱私囊”和“损公肥私”来致富,而是像自己府上内库的财富积累一样,是由家人赚取的。

  虽然官员家属经商在后世也是违禁的,但就算后世真正遵守的又有几个?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两位理财高手在工作之余指点家人做个生意,赚取一些钱财也不是大问题。只要他们不是搞“土地兼并”、“倒卖批文”这种踩红线的营生,总不能让两位“财神爷”家里穷得叮当响吧?后世还讲究一个“高薪养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不是?

  在赵兴看来,当初跟着自己一起“闹革命”的手下,家中的小日子先富起来也属正常。他不想拿那种自己都没有做到的圣人标准去要求自己的手下,先公后己也要看大环境。就大汉目前的形势,如果赵兴老实巴交地将自己赚取的财富以及各州郡积累的税收上交到中央府库,不过是给皇帝和那些朝堂官员送去挥霍享乐而已。

  平西王亲自挂帅的这个“大汉律令执行暨监察院”,从组建之日起,便注定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应该承担的巨大责任。因为赵兴还没有当皇帝,却首先给自己封了一个可以监察大汉的帽子!

  这句话可能不够清楚,说得再明白一些,就是赵兴组建的这个机构,从一开始就是冲着限制和监察皇权去的!

  虽然赵兴不可能真带着一帮手下前去洛阳揪当今皇帝的小辫子,但他的这个举动却是在为未来的政治架构做铺垫。如果有一天,监察院长换成了别人,而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后人,那么至少监察院的斗士们心里有底气,当皇权触犯了法律时,他们也就有勇气进行斗争和纠正。

  不加限制的皇权危害太大。后世许多朝代的兴衰,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和警醒着赵兴,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官本位、害怕当官的,那是因为封建残余思想一直荼毒了国人上千年。试想一下,如果连貌似至高无上的皇权都有了限制和监督,那么各级的官员又怎么可能逃脱被限制和监督的命运?

  赵兴这几年反复进行思考,能够避免“人亡政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从一开始就给皇权加上“笼头”。如果皇帝不能做出符合皇帝身份的事情,甚至是严重违反了帝国的法律,那么他就应该滚蛋,将这个涉及到国家和民族存亡的重要职位给让出来!

  赵兴不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就是理想主义,他觉得之所以在自己记忆中的历史上没有出现皇帝被弹劾和罢免的例子,那是因为全天下的老百姓从一开始就被愚弄,就被教育着成为顺民,就被洗脑说皇帝是老天爷在人间的代言人,皇帝说的话是金口玉言,皇帝放的屁是龙吟虎啸……

  如果从现在开始,他便将皇权丑陋的本质一层层剥给天下人看,将董仲舒那一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为皇权服务的狗屁理念彻底颠覆,通过普及教育,让天下人知道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是大家共有的国家;让天下人明白皇帝不过是一个国家的大家长,而不是所有人命运的主宰。

  那么,赵兴有理由相信,若干年之后,这个国家出现婴孩当皇帝、妇人听政、外戚干政、宦官奸佞把持国家权力中枢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就算不能做到后世的民主法治,至少可以避免朝代更替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试想一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婴孩成为一个大家族的家长,这个家族的命运会如何?试想一下,平时只是伺候男人,什么都不懂的皇后、皇太后们把持了一个国家的朝政,她们又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再试想一下,连老二都没有,同样根本不懂如何治理国家的太监们把持了一个国家的朝政,他们又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很不幸的,大汉朝将近四百年的历史上,这三种情况都出现过,而且不止一次。后面的两晋、唐、宋、明、清等朝代,类似的故事依然在不停地上演,而这样的故事每上演一次,都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

  [三七中文手机版]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