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章 修真山寨展(下)修_食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饱撑了的纨绔子弟!”林深河一边拍照,一边在心里大骂。

  林深河是《东南商报》的实习记者,他这次来的目的,主要为了采访著名的金融投机商杨柳,至于采访这个劳什子修真交流会,完全是此行的添头。

  结果他还没见到这次的目标,就先被会场里为数众多的“山寨货”雷到了。

  别看东西是“山寨货”,可价格一点儿都不像“山寨”,如果想要卖点儿什么,动辄就是上千。这里火爆的交易场面,让这位记者先生的心理极为不平衡。

  想想也是,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一块“板砖”,而且还是半价促销的“板砖”,这事搁谁身上都会郁闷无比的。

  “这些玩修真的孙子都他妈是有钱人啊!”林深河喝着180元一杯的【秘炼百草露】,在心里仰天长叹。

  记者林深河的感慨,也就是修真圈子的实际情况。修真这档子事,还真不是穷人玩得起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贫文富武”。也就是说,学武花的成本比学文高得多。学文嘛,有几本书就可以了。反正在唐朝之后,随着造纸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的成本已经大大下降,普通平民也能买得起。

  但学武却不一样,这行当的成本从来就没低过,像练武的武器和器材就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更不用说,习武期间所必须的大量肉食和滋补品,这更是砸钱的买卖。只那种靠吃青菜萝卜就能练好武艺的事情,只是小说中的情节,现实中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但比起修真来说,练武花费的金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就像是战列舰和鱼雷艇的成本差别一样。一个修真者耗费的资源,不是这圈子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某人学文十年,照现代中国社会的物价标准,大约需要花上二三万元;但如果练十年武艺,没有二三十万,根本下不来;可如果换成修真,那就更不得了,几百万砸进去,都不一定能听到个响。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玩修真的就只有四种人,第一种当然是有权的,比如秦皇汉武之类的一代大帝,或者淮南王那样的当朝权贵,他们有国家机器的支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第二种就是有钱的,家有亿万资财,自然玩得起这种烧钱游戏;第三种就是有面子的,交游广阔,人气火爆,也能得到很多支持。

  最后一种,就是人品爆发的,这种家伙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挂了主角模板外加金手指开满的变态”!这种东西完全就不是正常人能够理解的存在,他们可能出门就能捡到天材地宝,拉野屎都能踩到个仙师。

  至于一般的普通人,那只有蹲在墙角画圈圈的份儿了。修真这个东西,可不是大众化的乒乓球,如果不具备上述的四种要素,那是想都不要想。

  当然,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比起古代,修真的门槛还是要低得多了。

  就拿“秘籍”来说,这玩意儿在古代可是有价无市的,经常有人为了一本秘籍,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是到了现在,最多不过花百八十元,就能买一本,买的多还可以打折。甚至在互联网上,还可以免费下载电子版。

  另外,修真必不可少的药材、原料等等,也因为生产力的提高,价格大减。以前的修真者为了找一株人参,可能花上几个月。而现在,只有你出得起钱,市场上可以一车皮一车皮的提供,还送货上门。古代要炼点儿精钢,往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和大量金银,而现在同样的金银,可以换来千倍数量的精钢。

  不过呢,修真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也只是相对的。对于大部分的工薪阶层来说,这行当也是个只能看看的玩意儿。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今天的“交流会”,或者叫“山寨展”自然也就暂时停止了。

  没过多久,大伙也就一哄而散。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