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七章 造船的和拆船的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璐花大价钱雇佣到一批专业人士,让他们详细比较了各家船厂送来的图纸和施工方案。于是,亨利·凯泽旗下的几家船厂中了头彩,12条船的订单让经理们喜出望外,剩下的订单被其他8家船厂瓜分了,虽然份额稍微少一些,可也能保证船厂至少在两年内停不下来。

  这一刻,历史又发生了改变,原来的时空里就只有亨利·凯泽一人接了大英帝国的订单,现在英国人尴尬的发现,就算有人愿意接他们的单子也没用了,所有大型船厂的船台都已经被占满,大英帝国不得不去加拿大、南美,甚至非洲的一些乡镇企业想想办法。有钱都花不出去,一股屈辱之情让负责采购的英国人差点没跳了大西洋。

  神通广大的记者们很快获悉了这份超级合同,纽约时报的标题非常引人注目:“$48000000,八十条万吨轮同时开工”,华盛顿邮报的内容更为刺激:“世纪订单,经济复苏已经到来。”

  合同的黑白影印件相当刺眼,一连串的零震惊了全美国。

  从阿拉斯加的渔民、到华盛顿的大佬,连远在中东的酋长们都在猜测,到底谁能有这么牛掰,能一次掏出这么大一笔钱?然后大家几乎都是下意识猜测:特么不会从哪里冒出来的是骗子吧,还是罗斯福政府为了连任在自导自演的把戏?!

  经过一番“调查”,在华盛顿的德日间谍们则非常笃定,这是英国人打出的幌子!这和伦敦传来买船信息刚好吻合,他们是在通过第三方购入的方法、规避各种政治麻烦,防止华盛顿方面会因为德国政府施压而取消这笔合同。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释放的烟幕弹,通过一纸合同来占据船台,使得船厂方面正大光明的拒绝新合同,亦或者把英国人的造船计划推迟到几年以后。

  大家都在想当然,最终的后果就是于璐居然没有被人肉出来。

  海军谍报部(on)i给罗斯福总统递了一份评估报告:英国人遇上了大麻烦,至少1941年5月之前,没有美国船厂能腾出船台为他们干活,如果他们需要小舢板和渔船,那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倒是可以满足大英帝国的需要。

  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可兴趣关心是谁下的订单,就算是希特勒的又如何?去年美国的失业率%,为了一份免费的晚饭,施粥铺前排队的人几乎看不到头,不少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得不冒着怀孕的风险走上街头。至于被饿死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新生儿出生率几乎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次,或许船厂和钢铁厂能多雇佣一些人吧!没准因为订单充足,老板们能多开点工资。

  不仅仅是造船业在欢呼,连带着钢铁企业和税务部门都在举杯庆贺,自从经济危机开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