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_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皓出门没多久就回来了,神情也放松了许多。

      钱晴本来要问的,但是娇娇和阳阳两个一歪缠,竟然也忘了这件事。

      这也不由得让周皓松了一口气。

      他倒是也没有做什么,阿珍和王华没有明面上的问题,税务经过查探,想也知道这时候不会再有明面上的问题了。

      只是周皓自己心里有个疑影,干脆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主管小百货和厂里后勤的主任。

      ***

      年关一过,周皓跟钱晴又开始了各自忙碌。

      到了二月里,省报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不是别的,正是刘家村和黄家村的粉条问题,经由一个较真的老教授查验,一股脑把事情捅到了省报。

      省报的权威性,自不必说。再加上这次的事情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不管是省报,还是广播电台,都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标志□□件报道。

      钱雨去年就已经撤出了刘家村的粉条厂,刘二桃一家做事不错,她就算是换了地方开厂,照旧需要人来管着。再加上刘二桃的儿子是个初中毕业生,女儿也考上了大专。一家子在乡下没什么留恋的,就还跟着钱雨干。

      因为撤出的够及时,所以事情虽然对她造成了一点点影响,但好在没有被绑到两个村子的名声上,将将算逃过一劫。

      揭发粉条内幕的是省城一所大学的老教授,家里这几年都是吃从Y市买的粉条,今年他吃着口味不大对。但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说他是因为年纪大了,嘴巴木了,所以才吃东西挑剔。

      老教授一气之下,干脆拿粉条去找化学系的验了一下。

      这一验可不要紧,直接验出来粉条里面含有过量的明矾,还有一定浓度的工业用木薯粉。工业用的木薯粉,能给人吃吗?里面的有害物质过滤不彻底,长时间吃能把人给吃坏。

      老教授吓出了一身冷汗,弄明白内幕之后就更生气了,直接一封信捅到了省报。

      省报也十分看重这则新闻,派了记者偷偷去刘家村和黄家村调查,也不知道是两个村子的人胆子够大,还是有村干部撑腰有恃无恐,记者没去几天就目睹了整个制作过程……

      不仅仅是添加了木薯粉和明矾,还有的作坊更是故意不把粉条晒干,一捆粉条的最里面都是湿的。

      记者义愤填膺的在报道中写道:“为了使粉条能够称起来更重,也为了缩短晾晒时间,让粉条尽早走上货架,粉条都是仅仅晾晒上冻了一天,如果消费者没有及时发现里面的问题,那这样的粉条就会霉变,万一吃下去,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这样的举措,实在是无视了大众的健康,也葬送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