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西溪_红楼长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案,书案角上有一本元代陈敏子的《琴律发微》,她本想给李桂送过去的,但想一想,既然李桂能弹,大概有这些指法韵律上的书籍,还是算了。

  ……

  秋天的季节多变,夜里来了一场凉风,早上就起了一场浓雾,不过这并不能阻挡李桂的行程,吃过早点他和王荣就一起往西山而去——他最终选择在西山读书。

  其实按照李桂的水平,所有的经书看看集注他完全可以自学,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思想水平相对于这个时代太高!

  这不是自夸,而是必然,因为他毕竟是来自现代社会,思想上超越了封建思想的旧窠,比如孔子的那就话‘唯小人与小妇人最难养也’,这个时代的人听起来可能心有惜惜矣,并奉为经典,但李桂却认为这句话里充满了对女性的不尊重,是错误的。

  再比如孔子的执政理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意是说君主要像君主,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但这个理念到后来却发展成‘君父、臣子’这个概念!

  君父、臣子的含义是君主像父亲,而大臣像儿子,这实际上是要人伦之道佐证皇权的正统、自然。

  这当然也是错误的!

  所以李桂认为他必须去听,这样好能了解这个世界士子们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和方向,这样以后作文好不逾矩。

  而听生员们闲谈,西山书院院长沈正阳原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乃当世第一大儒,李桂从他身上完全可以摸到当代思想的高度与边缘。

  ……

  出了城一条约丈许的泥路蚰蜒着通向西山……

  西山书院在西山东麓半山腰,与白衣庵遥遥,相望。因为有书院在的缘故,在山坡下有五家客栈、酒楼。都是用茅草搭建的,很是简陋。随后王荣将马车寄在了一个叫做‘青云’客栈的客栈,然后提着包裹随李桂一起拾阶而上……

  而因为夜间那场凉风的缘故,一夜之间,西山已经是层林尽染!不过西山并不萧瑟,薄薄的山雾里,三五成群、青衣、白衣的学子隐约可见,交谈声隐约可闻,偶尔的大声还惊起了飞雀……

  经过一块巉岩,迎面是一座青石华表,过了华表就是一个约半亩的小广场,广场后房间林立,枫树、苍松掩映其中,但却不见人影。

  按照李桂的估计这是上课时间……

  随后李桂往里面走去,走的近了却发现东侧的一座房子前排满了学子,而卫若兰和一个蓝衫的学子模样的青年正负手立在房前的枫树下,一身红锦,颇有鹤立鸡群之气。

  而排队的人群中有很多面熟的生员,前面还有生员正在掏银子。十两束脩是少不了的,见此,李桂随意的排在了后面。

  “哦,他也来此了……”看到李桂,卫若兰随意的说了一句。

  “若兰兄,他是?”他身边的蓝衣公子也随意问道。

  “李桂,原荣国府之仆。”卫若兰回道。

  他的语调里并没有蔑视的意思,只是淡然。毕竟两人没什么交集,而且身份上相差也太大了,大的已经用不着蔑视,所以卫若兰说这话时像是说一个不相干的人。

  蓝衣青年是陈也俊,他是去年进入西山学院的,他和贾宝玉交往也甚密,也早就听说了贾政提拔李桂的事情。

  而对于李桂,他和卫若兰的感触大致是一样的,因此他只是‘哦’的一声,随意看了李桂一眼,便继续说道:“若兰兄你可听闻,今日有人传言北静王做了一首好诗,说要在开社时夺冠,出出上次若兰兄给的气。”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