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应对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家族,如同一张网围绕着田信,又像攀附巨木的藤蔓,一层又一层的藤蔓缠绕着,似乎将巨木隔离了。

  迎着诸葛亮目光,长史王连也发表看法:“雍闿、孟获之流觊觎永昌由来已久,此必挥兵向西走越巂灵关道。思谋进退之道,进则联合南蛮各部抄掠巴蜀,退则避居永昌,做哀牢之王。”

  永昌郡实在是太大了,大的管不过来;也太远了,远的管不过来;人也太多、太杂,因多而杂,也管不过来。

  只要不闹事,也就听之任之。

  如果雍闿、孟获占据永昌,联合土人为害……那就真的很麻烦。

  偏僻、险峻、恶劣的行军道路,以及差的令人发指的后勤,对依赖后勤作战的汉军来说,去益州郡平叛还能勉强接受。如果是更遥远,道路两倍、三倍远的永昌郡去平叛,那真的能把国家拖垮。

  王连侧重点在经济,对诸葛亮进言:“职下以为当诱敌深入,使高定、雍闿、孟获诸部集结于灵关道、南安周边,我好发大兵一举荡灭!速战速决,威名广播,南蛮宾服。”

  管理相府日常工作的李邵不发表相关言论,这不是他应该操心的,他的任务是维持相府的运转效率。

  帐下督马忠也不言语,他的任务是相府安保工作,如果要打仗,他听命行事即可。

  堂堂相府之内,并无司直。

  因为用不上,诸葛亮本人、西曹李邵就能把相府内部的监察工作干了;外朝公卿、郡县官吏的稽核……现在还轮不到相府司直来管,等需要相府司直管理时,到时候又会设立御史台、司隶校尉分别管理。

  所以相府里没有司直,不像田信那里要管的方方面面太多,以至于张温权重。

  张温管的事情多了,还管的好,自然声名远播,为朝野称颂。

  诸葛亮看着南中沙盘,不能只考虑胜利,还要高效、迅速、低成本解决问题。

  现在最怕的就是贼军主力向西跑,跑到永昌郡,到那时候想要讨平……消耗的国力必然不小。

  如果谈判、妥协解决,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导致其他豪强、夷人部族酋长效仿。

  诸葛亮道:“中军不可轻动,此次后军两万将士随我平叛。我需一人,讨平牂牁郡之乱。”

  胡济正要开口举荐擅长山地作战将领时,马忠嚯的站起,抱拳请战:“丞相,末将只需两千将士,即可讨平朱裹。”

  诸葛亮微微颔首,马忠精熟南中地形,也了解南中各部民俗,带两千人去征讨朱裹,就算不能成功,也能把朱裹堵在牂牁郡。

  胡济紧跟着开口:“丞相,白虎营督、牙门将王平可为副将。”

  马忠垂首不表态,似乎怎样安排都可以。

  诸葛亮拿起羽扇轻轻摇摆几下,沉吟说道:“白虎营士乃百战骁锐,此去南中,恐会杀戮过甚,不利战后安抚。”

  胡济这才低头,算是认同这种看法。

  巴人精锐组成的白虎营兵,已经在尧山之中展现出他们的强劲顽强战意;被斩的张辽,似乎就成了白虎营兵的军魂所在。

  这已经成了某种象征,是一支可以吃名声饭的部队。

  真把白虎营兵调过去,可能……南中叛军就做鸟兽散了。

  诸葛亮思虑片刻,想到了荆州司金中郎将张裔,张裔也熟悉南中风物,现在荆州冶炼、铸币方面的事情正逐步向吕乂交割,张裔可以抽来领兵。

  就看向马忠:“德信拣选吏士,率军两千可先发,往讨叛臣朱裹。待张君嗣至巴郡,会统三千为德信后继之军。”

  “是,末将领命。”

  马忠口吻坚决,并无反对情绪,服从性极强。

  东路牂牁由马忠先攻,中路犍为继续由李恢坚守,西路……就是主战场,争取引诱、集中叛军主力,一举歼灭!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