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势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随着战争结束,各方讨论战争中的人物,田信已经创造一个骇人的战绩:战必胜,对阵敌将不死也伤。

  “是,那侄儿就斗胆说了。”

  文厚身体往火炕中间的几案处挪了挪,放低声音说:“侄儿听说汉王封田孝先为扈谷亭侯,田孝先上表相辞,推降将徐承贞之功。汉王拜徐承贞平虏将军,督八千湘江水师,封顺德侯,食邑千户。”

  “另两则流言与北方有关,一则造谣,说世子喜好铸造宝剑,于将军率归吏士多有因罪被诛者,有人说死者多取血淬剑,也有人说于将军忧惧卧病。”

  见无人反驳,文厚暗暗松一口气,又说:“还有一则谣言流传广泛,说关君侯水淹七军时,大王左右故意泄露迁都之言,诱发魏讽之乱。世子前后诛杀数千家……”

  文聘这时候轻咳两声打断,语气平静:“大王于我有知遇之恩,大王在一日,我为大王守土一日。此类言语,不可再说。”

  “是,侄儿明白轻重。”

  文厚松一口气,自嘲:“伯父,也就我家身处边郡,部曲繁盛,故旧遍及左右。否则岂有今日安逸?”

  这话没人反驳,被曹丕大肆诛连的主要群体是关西士人,及荆州士人,刘表是兖州山阳郡人,山阳郡的士人也跟着倒霉,关东、河北士人牵连深度浅,并不广泛。

  如果没有在外统兵守御疆土,文家不管待在许都还是邺城,都难逃下狱受诛一途。

  蒯家运气不错,蒯祺战死在房陵,使蒯家渡过一场灭顶之灾。

  现在的问题不是文家愿不愿意为曹家尽忠效死,而是这种行为有没有意义。

  曹丕杀伐酷烈威风凛凛,也就能吓住所谓的门阀、士人,吓不住文家这样的实力派。

  拼尽全力抵御荆州军北伐……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不是高估关羽,也不是低估自家。

  而是南阳各县无险可守,只要荆州军发起全面北伐,曹军又无援军的话,各县势必望风而降。

  经历黄巾、袁术、张济张绣、刘表刘备反复统治,南阳人已经学会了乱世生存的精妙手段。

  不就是投降?

  汉末二百多万人口的南阳,如今已被战争、疫疾折腾的就剩最后一口气。

  南阳的门阀、豪强早已经没了帝乡望族的荣耀,也不敢再嚷嚷祖宗匡扶光武帝的故事传说。

  文家若想反抗,可能到头来连自家部曲都会背离。

  毕竟,南阳终究是帝乡所在。

  公平而论,汉军旗帜,对南阳人的吸引力更高一些。

  曹操不派援兵来南阳,这就是公平。

  曹操、曹丕会不会派援兵来南阳?

  除非打一场倾尽国力的决战,否则不会派。

  关羽不到三万人的军队北伐,前后歼灭曹仁七万人;打完襄樊之战,关羽还调头回去打赢孙权主力,前后盈获两万八千余级。

  荆州军可没有夸大战果以一作十的宣传习惯,说俘斩多少就俘斩多少,盈获多少就盈获多少。

  现在关羽、马超合兵七八万,来年进伐南阳,曹操、曹丕派多少援兵才能挡住?

  以中原的空虚,明年秋收后,能否动员一支十万人规模的野战军来荆州参战?

  打不动,魏军现在是真的打不动,最少需要两年休养。

  魏军主力打不动,难道荆州人跟荆州人自相残杀?

  蒯家、蔡家迁移中原、河北也能很好生活、发展,他们是世家,有文化传承,子弟随时可以出仕。

  而文家不同,失去部曲,文家在曹魏眼中就没了价值。

  带着部曲撤到中原……要么交出部曲,要么死,几乎不可能有第三条路。

  文家没得选,能选的话,早就从江夏迁往颍川,或汝南驻屯,没道理丢到南阳。

  曹操也没得选,这是文家底蕴不足造成的,文家不能失去安身立命的部曲;文家带着部曲进入中原,时时刻刻都会遭到猜忌。

  聚散离合就是这么的奇妙,刘备最需要文聘的时候,文聘带着江陵投降曹操;现在可有可无了,文聘只能带着南阳郡来降。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