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处理结果出来了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族叔祖孔克煦也堪称宝刀不老,新娶的小妾比徐永宁还面嫩。

  谁也别说谁!

  这封奏疏传到京城,被烦死了的景泰帝扔到奉天殿的地板上,摊开给大家过目,连同锦衣卫调查的各种孔家黑料,占了好大一块地方。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明朝的官员们表现各异。

  “唉!”五朝元老礼部尚书胡瀅叹气。

  “唉……”吏部尚书王文沉默不语。

  “唉。”刑部尚书俞士悦脸色不愉。

  只有兵部尚书于谦是最安静的,他动都没动。

  因为研究燧发枪有功,从而获得再次调任,成为兵部另一位管事尚书,为年纪大了的于谦大爷分担工作的李贤整理了一下衣冠,捧着笏板站出来了。

  “臣附议王竑、薛希琏二位御史之言!”

  李贤的话,让某些踌躇中的官员松了一口气。

  虽然上次他为了站队皇帝那边,义正言辞的给了太上皇一记背刺,让不少人都觉得惊诧,乃至于他在不久后从实权清贵的吏部调任去工部,都让同僚们暗自偷笑——

  因为不知道燧发枪的事,所以他们还当李贤舔得太急切,适得其反了。

  但在两个月前,由于于谦年老称病,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自己派一个帮手时,李贤被提拔成了兵部尚书,便让很多人看明白了,李贤这是真的“简在帝心”。

  毕竟在兵部另一位尚书仪铭于今年去世后,有不少官员为了更进一步,都在拉拢帮手,想要给占了那个萝卜坑。

  听说内阁的江渊都在走关系,结果高谷不理他,本应该是狗友的陈循却因为得到了太子那边的意思,也没有给他开后门。

  在李贤被提名前,大家都在观望谁能成为兵部新的主事者。

  谁让于谦和景泰朝的很多名臣一样,都有年纪大这一特点。

  景泰六年,他已经五十七岁了。

  常年清苦劳累的生活是注定了他不能长命百岁,子嗣就一个女儿,女婿朱骧性格跟岳父一模一样,目前而言,没有人能够继承于谦在政治上的遗产。

  谁想最大程度的接过于谦手里的权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他坐一把椅子。

  只要能够跟于谦混成好搭档,那皇帝也会欣赏你。

  所以大家都很嫉妒李贤能变成黑马跑出来把萝卜给叼走了。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任命,朝臣基本都能猜到,他代表了谁的意思。

  “臣,附议!”

  “数代衍圣公皆深受皇恩,甚至世人都视曲阜为孔家封地,结果却有人不思恩德,反去祸害我朝百姓,岂能容忍?”

  又有六科言官站出来,满腔热血的发言。

  这对于摇摆派的官员来说是个借驴下坡的好机会,纷纷出声附和。

  要说维护孔圣人,那是必须的。

  可孔家做的各种丑事都放在台面上,六部长官在皇帝生气到不想说话后的种种表现,显然早就有了如何处理的定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