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章 毛文龙、姜曰广对刘宗周说法的评价_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言,沉吟片刻后,说道:

  “若是臣在两年之前,或许也会无条件赞同蕺山先生所说的。只是从东江回来后,见到朝廷众官论东江之事,大多远离实情。再加上袁崇焕和内阁高官勾结谋杀毛帅一事,对臣的触动也颇大。陛下施行战时十八条,又让臣大受震动,反复思索。

  “是以臣现在也确实有所心得。陛下既然问起,那臣就在这里说一说,请诸位指教。

  “圣贤说的君臣之义,都为助益百姓而起,而不是为君上一家一姓之私利。所以有君君臣臣;君不君,则臣不臣之说,这没有错。这点臣和蕺山先生也没有分歧

  “益于百姓是根本,君臣之道则是手段。如先儒所说:利民则为王,害民则为贼。”

  “君臣之道既是手段,故此为君之道,并无一定之论。应当随时随势而变。

  “此正如伊川先生所说:‘天下之事,无一定之理’,如邵康节所说‘为治之道必通其变’,如水心先生所说:乌喙之毒,能杀人,也可救人。

  “不同情势之下,为君之手段也自然不同。此时之良药,施于彼时,便可为毒药。反之亦然。

  “彼时之暴君,或可为此时之英主。此时之庸帝,或可为另一时之明君。

  “太平之时,宽缓之势,或者天子可以垂拱而治,无为而治。任由群议沸腾,群策群力。言路广开,群智激扬,民间万事自由,鸢飞鱼跃,天下生机沛然,文明充溢。朝廷虽弱,但生机自下充溢于上,人才辈出,也足可使我天朝傲视群邦。这想必也是蕺山先生所向往的王道之世。

  “但若是外敌侵凌,迫在眉睫,君上还要任由纷纭意见左右,被臣子歧见掣肘。临深渊而尚阔步,对禽兽而谈仁义,富民悠游而朝廷困窘,豺狼肆边而内地安卧,那便是自取灭亡了。”

  姜曰广说到这里,毛文龙忍不住赞道:

  “姜先生说得好。正如军情紧急之时,将帅在前线指挥,也需认准了方略,便坚决推进,杀伐决断,令行禁止,却不能再宽容优柔,拖泥带水了。否则便是以小仁害大仁。”

  朱由检也点头道:

  “姜先生看来是真有所悟了。”

  他看向刘宗周等人,见刘宗周身后的一些人似乎已经被姜曰广的话所打动,便趁热打铁道:

  “东江各岛上军民穷极惨况,白骨累累,汝等想必也都看见了,汝等成日大谈仁义。按汝等简兵节饷之策,数十万难民只能饿死!这算是仁么?辽东无数百姓被建虏所屠之大仇也难以得报!这能算是义么?”

  他这么一问。

  刘宗周背后一些官员,如陈子壮、瞿式耜、倪元璐、张国维脸上表情都有些异样。

  显然被朱由检的话所触动。

  觉得皇帝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甚至连黄道周脸上都出现了思索之色。

  刘宗周却不为所动,依旧嘿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