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关山雪冷初交兵(一)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郎君赴骊山祈雨后,自认为经历过大阵仗的柳萧菲就不再能忍受素叶义学枯燥而平淡的日子,可之后除了夜战曳落河、盯梢闻喜堂外,再无其他惊险刺激的任务,令初出茅庐的她颇感无聊。柳萧菲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性令她在义学的至交好友薛雅歌又气又笑。

  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一月十二日,也就盯梢闻喜堂后不久,前东平郡王、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忽然竖起“奉旨除奸”的大旗,率领麾下铁骑滚滚南下。其先锋田乾真更是借献马之名,带三千曳落河直奔潼关。若非王都护及时识破阴谋,战火或已烧至京畿。

  前来怀州路上,柳萧菲从师父和师祖的只言片语中听出,长安朝堂对安禄山起兵作乱毫无防备,圣人、杨国忠、太子等对如何平叛也莫衷一是,直到十一月十五日才召集文武重臣廷议,匆匆定下平叛方略。

  义学中设有讲授大唐中枢机制、各地节镇兵力、四方藩属风貌的课程,可痴迷剑技的柳萧菲对天下大局并不上心,她既不清楚叛军的进军路线,也不明白朝廷的平叛战略,只是懵懵懂懂、满腔激情地跟着师父、师祖,尾随北庭都护兼河东节度使王正见的兵马从蒲津渡进入河东道,北上绛州(今山西侯马市一带)。

  绛州距离叛军安庆宗部兵锋不过数百里,王都护至此不再北上,而是扎营宣旨、开府建牙、招兵买马,防御叛军南下。

  河东裴氏的郡望闻喜即在绛州,裴家上下对王都护领兵平叛格外重视,不仅无偿提供十万石军粮和近千名部曲,还举荐不少裴家才俊入王都护幕中参赞军事。

  王都护对裴家的善意一并笑纳,可转任河东素叶军使的霨郎君却对裴家敬而远之,不允许任何一名裴家子弟和武士混入自领的素叶军。

  柳萧菲在长安时就听闻素叶居与闻喜堂有过节,但她没想到平日里和颜悦色的霨郎君严肃起来竟凛若冰霜、毫不退让。连师父也私下抱怨,自从安禄山反叛以来,向来乐观开朗的霨郎君日益阴沉、脾气见长。不过埋怨归埋怨,师父依然悉心照顾食不甘味的霨郎君。

  师父对霨郎君的一片痴心,义学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柳萧菲在霨郎君身边久了,不必刻意留心也能察觉霨郎君对素叶郡主的深情,暗自替师父发愁,却也束手无策。

  当然,情窦未开的柳萧菲更热衷的还是紧锣密鼓操练兵马的热闹场面,而非幽玄曲绕的儿女情长。素叶居各地分号招募的精锐武士源源不断抵达绛州,日益壮大的素叶军的确有底气拒绝河东裴家襄助人手。

  柳萧菲听师父讲,各地分号中,灵州镖局输送来的甲士最多,既有精通骑射的边城健儿和迅捷如风的同罗轻骑,还有强悍勇猛的仆固精兵和骁勇善战的党项武士。师祖则笑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