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案牍积山笔如刀(一)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鉷的御史中丞一职是将军掌中横扫千军的马槊,那么,罗希奭的殿中侍御史则是刺客手里杀人无无形的短匕。

  两人一高一低、一长一短,形成了监督百官、纠察朝堂的完美组合,是李相掌控朝局、打击政敌的得力武器。

  而罗希奭尤为擅长网罗罪名、严刑逼供,长安的官员多视之为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复生,对其特别厌恶。而这种厌恶,却又不敢表现出来,生怕招来破家灭门之祸。

  擅于刑讯的罗希奭和长于构陷的吉温合在一起,被人戏称为“罗钳吉网”,意思是一旦落入二人手中,那简直如鸟入罗网,没有丝毫逃脱的可能了。

  李府门前之所以门庭若市,全因为李林甫的独特习惯。他不喜欢在政事堂的官衙内处理政务,每日朝会之后,若无圣人召见或突发国事,他便施施然带着公.文回到家中,在舒适宜人的内书房里挥笔批阅。

  此时若三省六部内有新的政务或公.文,也皆需安排专人骑马,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李林甫的家中。

  公.文经李林甫批阅之后,则会派人给左相陈.希烈送去。

  陈.希烈性格比较古板,大部分时间都会按照规章要求,老老实实闲坐在政事堂里。

  之所以说是闲坐,因为政事堂的大小官员几乎都在李林甫家里或去李府的路上,有时候政事堂里甚至只有陈.希烈一名官员和数个伺候的小吏。

  枯坐无聊了,陈.希烈有时也会提前回到家中嬉戏、休养。不过无论陈.希烈是在政事堂还是家中,对于大唐朝政而言根本都不重要。

  因为所有的公.文,只要经李林甫批阅过后,陈.希烈只需要做一件毫不费脑筋的事即可,那就是在李林甫名字后面副署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些公.文已经走完了左右相联署的程序。

  陈.希烈副署之后,有些公.文事项重大,需要正式上报圣人裁决,会即刻送往大明宫中;有些简单政事,则可以直接下发给六部及各地州县,按照政事堂的意志进行实施了。

  因此,可以说,李林甫的内书房,才是大唐真正的政务流转中枢。而大明宫内庄严华丽的政事堂,只是个看起来很美的摆设而已。

  当然,难免有些官员看不惯李林甫的如此作风。之前也曾有人在圣人面前借此攻讦过李林甫,说他目无章纪、家衙不分。

  不料圣人闻言,只笑着说了句:“哥奴年齿更胜于朕,日日枯坐于政事堂中无益于修身养性。朕还需哥奴多操劳数年,至于在宫中还是家中处理政务,皆无伤大雅之事。朕以后不希望再听人非议此事!”

  有了圣人的特许之后,李林甫更加肆无忌惮,直接以家为衙,大小政务基本都在内书房里一言而决。这也成了大唐朝堂的独特风景。

  此刻,李府内书房之内,沉香袅袅、暖意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