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政、训政、宪政_扩张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这一时期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严绍很想立即把那15个人送到法国去接受训练,但他总不能让这些人连回家过春节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一切自然也就只能等着些过去再说。

  而现在,终于到了要公开的时候了。

  “革新会…”

  当把所有人。包括在武备学堂的10个人和准备去法国的15个人都招齐后,严绍对着所有人开口道。

  “革新会”

  这个就是严绍对自己所创立组织起的名字。

  革新。便是改革和更新的意思,同时也是除去旧的积习,建立新制度的意思…

  “革新会吗…”

  听到这个名字,付修明他们点了点头,似乎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见这些人都没什么意见,严绍也就继续了下去。

  “另外我和同盟会的主张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同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后建立一个真正强盛的中国,不过如何建立新中国的方法上,我和同盟会则有一定的区别…”

  “我主张的是,国家主义…”

  这一时期孙中山还没有提出三民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要提出来还需要在许多年后。而严绍也不打算推行什么民主、民选,因为至少在现阶段后世的那种民主根本没有用处。

  1907年9月满清宣布设立资政院。10月又命各省督抚准备在省会设立咨议局。次年7月公布《咨议局章程》、《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章程》的总纲及选举两章,8月,颁布《宪法大纲》及《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筹备事宜清单》。从此,预备立宪进入实施阶段。

  九年预备立宪清单规定七年之内,在全国城镇乡及厅州县地方自治一律成立,乡镇以上一律设立审判厅,九年之内人民识字者须得二十分之一。

  九年之内,人民识字者须得二十分之一…

  这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中国识字率甚至连5%都不到,在这样一个国家推行民主制度的话和自杀也没什么区别,因为想要实行民主首先就需要人民有较高的素质。

  在这之前想要让整个国家重新强盛起来,需要的恰恰是强权。

  历史上孙中山也曾理想过,但最后却还是在现实面前碰壁,最终不得不提出了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个阶段…

  “所谓的国家主义,是一种提倡政府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如今中国的情况相比在座的各位都很了解,想要直接进入宪政阶段几乎是不可行的事情,那只能带来混乱,所以我主张用国家主义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的手段来帮助国家发展,进而加快进入宪政的进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接着顺便叙述了一下国家主义的理念等等,在严绍的那个历史上国家主义的两个是采行中央计划的纳粹德国和苏联,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