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5章覆没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陌刀兵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着实让他震惊,一两千骑兵的高速冲锋,竟然不能撼动其阵列分毫,可以说是颠覆了他对步军的很多认知。

  不过胜了就是胜了,回过神来的赵世勋立即命人传令,“传令给王将军,公孙将军,之后再战,可以率人突前,击敌左翼,溃了他们。”

  …………

  大军右翼稍稍告捷,唐军士气大振。

  唐军正面面对的是数百骑高句丽重骑兵。

  重骑兵意味着什么已经不用赘述,非要说一些的话,那就是高句丽的重骑和中原的重骑兵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中原一直以来都缺少“良马”,这里的良马不是普通的战马。

  自汉时使者来往于西域,中原王朝就有了西域大马的概念和认知,比如骨架宽大,奔腾迅速的大宛马,就是其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其实就是西域马种,利于突袭的一种表述方式,和中原以及草原的战马区分开来。

  因为持续引进西域马种,与中原战马进行配种,到了魏晋之时终于有了些成果,这也就造成了中原重骑兵的兴起。

  同样的,到了隋末战乱之时,除了重骑兵表现出来的诸般缺点在战乱中放大了,以及财力不足等原因之外。

  还有就是北方的各个诸侯政权丢掉了养马之地,这才是重骑兵逐渐退出战争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重骑兵之事上,中原都表现的如此之窘迫,就更别提高句丽了。

  他们缺少的可不单单是可供重骑兵骑乘的良马,还有甲胄铸造工艺上的差距。

  别看高句丽重骑兵如今弄的似模似样,其实和其他许多事一样,都只是学了个皮毛,所谓沐猴而冠,不过如此罢了。

  他们的战马明显比西域马种的后代矮小许多,重甲在身的情况下,无法提起太高的速度,数量上也不用指望。

  谷/span再有就是为了减轻重量,高句丽的重骑兵身上穿着的甲胄,防御力明显不如前隋的重骑兵。

  好吧,诸般优劣之处其实不用多做评价,检验的标准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跟人战上一场,什么妖魔鬼怪也就都现形了。

  更何况高句丽的将领的战术安排,让冲上来的重骑兵更像是大军的敢死队,只数百骑,排成两队,就这么孤零零的冲向了唐军严整的军阵,连那沉重的马蹄声,好像都带上了些悲壮的味道。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场面,被高句丽人视为珍宝的兵种,在战事开始的时候,却像是被高句丽人给抛弃了。

  眼见于此,早有准备的唐军哪会客气?

  一排排的弩手从军阵中冒了出来,端起手中的强弩,看高句丽重骑兵的速度,留给他们攒射的时间可不少。

  而在他们身后,一些手持投枪,短斧的大汉在默默等待。

  重骑兵进入了普通弓箭的射程,阵中的弓手却未发一箭,因为普通的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