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章 皇帝也来加股(1)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90年10月3日。

  五寨堡已经在清涟南岸边,初步兴建好了一家毛纺厂,名为五寨堡毛纺厂。

  这也是由黄来福及五寨堡各个商人们合资兴建地,由于是手工作坊,因此厂内需要的工人众多,已经先后招募了近千人。一下子。在堡外窝棚的流民们。其中的青壮男丁们,被清扫一空,就是有许多健康的流民妇女及小孩们,都被招去了干活。而每月几钱的银子,让这些流民们,赚到钱后,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毛纺厂配套设施需要很多。棉纺织业差不多,如工人们就需要:普工、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以及刷边、运经、絷扣、接头等工人,加上染坊、踹坊、纺车坊、锭车坊、布机坊等一系列的设施,因此投资巨大。

  虽说这种毛纺厂这种新生事物,盈利前景不知在哪,但有五寨堡各个农场成功的经验在前,又有黄来福和渠源锐毫不犹豫地投巨资,因此五寨堡的商贾们,也不再观望。都是争先恐后地投资,只惟恐黄来福不收他们地银子。而相关地技工师傅们,织机纺机等,都是渠源锐等商人们向岢岚州,太原等地招聘购买。在此时的大明,只要出银子,不愁买不到这些东西。

  眼下的大明的棉纺织业非常发达。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中国百姓衣着的主要原料,特别是到了明万历时。大明的棉纺织业和棉布加工业,更是发展极快。在眼下的大明松江等地,就是天下地棉纺中心,以棉布衣被盛天下,在此时的苏州,民间机户至少在万家以上,雇佣的织匠数量非常可观,在苏州各地,每天的机声轧轧,子夜不休。当时大明熟练的工人们,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

  由于此时的大明,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棉纺织业已经自成系统,竟争非常激烈,五寨堡想要与他们竟争,没有原料,又没有出色的技工,怕是没有一点优势。就是经营皮草,也竟争不过此时的外地晋商。所以黄来福纺织的目标就放在羊毛身上。

  而此时地羊毛,除了制毡与毛毯外,很少有羊毛纺就的布匹衣料等,按历史,中国的毛纺织业要到左宗棠时,为了供应军需,才开办兰州织呢总局,生产军服用料。黄来福剑走偏锋就是在这。

  按五寨堡毛纺厂的规模,需要的羊毛众多,五寨堡那区区的几千只羊,所产的羊毛自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这段时间,五寨堡毛纺厂地商人股东们,就是四处收购羊毛,搞得周边一些军堡州县地羊毛价格大涨,就是一些商人们,看到商机,更是远远从一些蒙古部落收购羊毛后向五寨堡运来。

  公元1590年10月4日。岢岚州,三井镇焦山村。

  这天,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因为村里的老羊倌杨大倌,家里养地几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