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亦不一样。一般来说,北方流民规模宏大,远远超过南方。

  出现流民的原因主要是天灾,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还有一些是受到商业的吸引,不愿种田,游手游食之辈。这股力量就如后世的民工潮,如引导得好的话,可作为城镇工商业的主要劳力来源,引导不好的话,再加上天灾的原因,就尽出李自成之辈。

  黄来福自然明白这股力量的强大,他暗暗心惊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还好,将来自己的农业发展后,如果要大兴手工业,至少自己不会愁工人了。这已经比几十年后的英国要好,不必为了城镇手工劳力的需求,而将农民从土地中赶走。

  当然,一路上虽然有流民这个不河蟹的因素存在,但此时万历朝的统治还是非常稳定的,除了农村外,所经的城镇,普遍还算繁华,特别是越近大城的地方。

  比如说今天众人经过的娄烦镇,后世所称娄烦县的地方,就是因为处在交通要地上,从太原等地前往三关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物源源不断地经过这里,使娄烦镇内人烟繁庶,歌楼酒肆,贾衒繁华,俨然成为一个新兴商业城镇的样子。

  黄来福就看到,镇内有许多强壮的流民,流着汗水,顶着烈日,在为行商们担包抗货,这些人每月的月粮甚至只要两斗,虽说酬劳低,但还是人人趋之若鹜。可惜镇内工作岗位不多,大部分的流民,还是要前往太原等地碰运气。

  这种情形,让黄来福羡慕得心抖抖的,这么低的人工,这么强壮的劳力,自己在五寨堡就没遇到过。可惜相比之下,五寨堡那一边,确是太偏僻了一些,吸引人口难啊。

  带着这种情绪,黄来福又上了路,顾云娘等人当然没有黄来福这种感慨,几人只是兴奋地议论着,自己又看到了什么好东西,又买到了一些什么好货色。

  此后一路行去,基本上都是农业情况凄惨,很多农村都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唯独只有一些城镇商业繁华。众人这些天都是沿着汾河行走,在经过古交县后,汾水拐了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已经出了山区,到了后世称为晋中盆地的太原大平原。

  这里是汾河的冲集地,河网密集,灌溉方便,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向来是晋省最重要的产粮重地和商业中心。黄来福仔细观察,这些田地的肥沃情况虽然超过五寨堡各地,但田中庄稼的长势却比五寨堡各个农场颇有些不如。

  不过比起岢岚州城一路来的州县村镇,这里的农业情况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这里是晋省最重要的地方,灌溉系统发达,水利设备完善,这年景再干旱,这一带河里,井里的水还是勉强够用的。黄来福估计,以今年这个大平原的产粮来看,应该可以养活太原附近州县的百姓们,但要他们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