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1章 两封电报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天的时事评论中大声疾呼,“中国海军崛起已是不争事实!列强依靠大炮来讲理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而在德国领事馆内,施莱尔公使现在却无心去关注中国国内正被激发出来的这股反俄的热情,因为他突然收到来自柏林两封电报,一封是来自俾斯麦首相,另一封却是来自于德军总参谋部贝恩哈特?冯?毛奇,对于一个军官团主导的国家而言,这两位绝对是超重量级的人物,而他们同时发来电报的原因,显然是因为之前施莱尔从秦铠那里获得的一些消息。

  在东海俄国战舰炮击参与军方运输的船队后。施莱尔采纳了秦铠友好的建议,他向内阁首相俾斯麦大人拍发了一封关于东方问题的长信,电报中,他详细描述了他所了解的中俄领土纠纷。经过与中国军方高层的接触,他非常肯定的表示,若是中俄在远东冲突进一步升级,极大可能演变为一场边境战争。

  而对于可能发生的中俄冲突,若是中国军队不堪一击,那这封电报显然毫无意义。但是,他却通过一些或明或暗的途径,拿到了早几年中俄在外东北冲突的一些战果来佐证自己的判断,而电报的结尾部分,他放上了自己与秦铠谈判中得到的一个巨大红利,中国军方完全不介意在获胜之后,在远东向德国提供一处商业港口、甚至是军港,甚至可以同意在中方主权的框架下,由德国军方进行有限度的管理。

  而这处所谓的中方主权下的军港所指的位置,双方自然都很清楚,那就是现在尚在俄国控制下的海参威港,而非任何现在中国国内的现有港口,因为中国政府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表示将要对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进行重新修订,这已经否认了俄国人事实占领滨海地区

  事实上,这一条件对于德国方面是有极大诱惑力的,自从1885年德国与英国因殖民地问题产生利益冲突后,俾斯麦主动选择了避免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竞争,这一举措,从大局来看,确实是使得德国获得平稳的发展时机。

  但事实上,德国政府却受到来自德国工业发达的汉堡、布莱梅地区的商业财团的巨大压力,19世纪,欧洲殖民意识已经成为了民族振兴的灵丹妙药,这一点,对于刚刚崛起的欧洲强国德意志来说,无疑也是充满诱惑力的。

  但是,德国的海外殖民计划,显然受到了两个老牌殖民帝国的挑战,英国、法国在这方面远比德国走的早、走的远,要想在死对头法国人和这时代唯一的超级帝国大英帝国的夹击下,开拓海外殖民地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俾斯麦在1883到1885年间开辟了有限的几块殖民地后,很快意识到投入大量的人力,组件庞大的海军去开拓现在价值有限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