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4、354 开除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的拉了椅子坐在办公桌对面,“就是想着能入股钢铁厂什么的,又说中央似乎有苗头让国企自立,往后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刘扬倒是没听说这回事,他有些好奇,“他这话说的吞吞吐吐的,就说自己上次去首都开会时听说了这么一句,但是再问他他又不说了。”

  这要是换了杨秘书,肯定会说这人就是欠揍。

  刘扬这人含蓄的多,不会

  小.说.馆(www,)这么直白的说,“我觉得他倒是没必要胡说八道,感觉说的有点真。”

  但这个自立到底什么解释,他又说不好。

  “他说的应该是政府拨款的事情。”

  刘扬愣了下,“拨款?咱们没欠企业钱呀。”

  这些央企都有政府拨款,但这笔钱是专项专用,实际上和地方政府关系不大,毕竟是央属企业嘛。

  而市属企业的拨款,每年都会有,刘扬是办公室主任,对市里的所有政策都了如指掌,十分清楚市财政这边绝对没有拖欠企业拨款的事情。

  款项的事情都是财政局的老宋亲自处理,他这人虽然抠门,每次跟他要钱都跟要抽他血似的,但不会做这种事情。

  “咱们是没欠,但是中央那边拨款越来越慢了。”

  很长时间以来,国营工厂和政府部门有一个十分良性的循环,政府拨款用于企业的扩建、技术升级,而企业扩建、升级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再留存极少一部分后会上交国库。

  计划经济时代,这有效地保证了国营企业的经营活力。

  比如头几年冶炼厂的扩建就是中央拨款占大头,冶炼厂再从历年留存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凑足这笔扩建费用。

  新厂建设投入使用后,因为产品不愁销路,所以很快冶炼厂的生产经营再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国家托底的国营工厂是整个国家机器的加工厂,每个工人是这个偌大加工厂的一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冶炼厂郭厂长说的事情长缨倒是清楚怎么一回事。

  而刘扬在听她说了那么一句拨款越来越慢后也意识到什么,“您的意思是说,往后国家可能不会再拨款?”

  这件事其实也不难理解。

  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上马了数以千计的项目,但这些工程项目陆续叫停了三分之一,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项目。

  甚至包括很多军工类项目。

  国家财政困难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哪怕和美国还处于蜜月期,尽管和欧洲那边陆续恢复贸易往来不再需要借助香港这个中转站。

  可是外贸才能挣来多少钱呢,比起国家在这些工程项目上的投入,真的是不作数。

  财政困难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五六十年代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勒着裤腰带饿着肚子过日子过来的,没什么好怕的。

  政府总会能解决这个问题,群众们不用有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