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将门之后_1644英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料的强健了起来,尤家上下都欣喜不已,直到此时,习武的课题才算是摆到了他面前。

  尤世威亲自上阵,教授他刀枪、弓马和骑射之术。

  也是怪了,虽然习的晚,但尤振武悟性高,身体接受度好,很快就小有所成。

  尤世威大喜,直说我娃未来必然能光大我尤家的门楣。

  除了爷爷尤世威,三爷爷尤世禄、叔爷爷翟文,父亲尤见龙、外公侯世禄,亦时常督促,至于叔叔尤见田,则多教他箭术和武经,三年下来,尤振武的刀枪弓马之术已经算是精良,叔叔教授的武经,他也是小有所得。

  “不愧将门之后!”外爷侯世禄私下里称赞他。

  相比之下,与他同练的表弟翟去病就比较散漫了,翟去病今年十七,比他小一岁,论起来,两人是隔了两辈的表兄弟。和尤振武的刻苦不同,翟去病从小就好吃爱玩,有纨绔之风,虽然八岁开始练习骑射,但直到今日,他骑术和箭术,也都只能算是普通,对于兵书兵册,也不怎么上心,时常被他爷爷翟文骂“废物”。

  为了更好的管束,三年前,翟文将翟去病送到了榆林尤家,交给表哥尤世威管教。

  尤世威教导严厉,练武场上,可没有丝毫亲情,初到之时,翟去病承受不住,叫苦不迭,还曾经想要逃回靖边营,幸亏尤振武照顾、帮扶他、几次和他一起受罚,帮他求饶,才算是帮他熬了过来。

  也就是在尤家的这一段时间,翟去病的武术弓马,大有进步。

  到现在,两兄弟形影不离,每日都在一起。

  除了翟去病,还有一个老家丁时时跟在尤振武的身边,乃是尤家曾经的第一家丁石善刚。

  石善刚四十多了,世代榆林军户,刀马武艺娴熟,为人少言寡语,年轻时,曾经跟随尤世威驻守山海关,在辽东冲杀,风里雨里,忠心耿耿,现在虽然老了,但身手依然了得。考虑到尤振武是尤家的独苗,担心他出什么意外,所以尤世威就用石善刚做孙子的护卫,平常石善刚什么也不用做,只用跟着保护尤振武就可以。

  ……

  在尤家精心培养下,今年四月,年满十八岁的尤振武参加省城西安的乡试,得中武举人。

  消息传来,尤家上下喜悦。

  明朝武举主要考的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策试,即兵法和策略。

  这两项尤振武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考试之时,一路过关斩将,成为陕西近十年来,最年轻的一个武举。

  但和读书人得中举人,立刻就可以成为候补官员、最不济也能做一县的教谕不同,武举人能不能带兵,却还存在着变数。

  因为大明朝的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近些年又有流贼招安,只这三项就已经是占据了大半的位置,武举人想要谋的一个带兵的机会,并不容易,加上兵事险恶,很多得中武举的人,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带兵,而是为了功名,以获得赋税减免的权力,因此,武举为将,并不是潮流。

  即便如此,武举仍然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名将,如戚继光、沈有容、刘挺、吴三桂、刘肇基等人都是武举出身,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甚至文武双全,在进士之前,居然也中过武举,是为武举开创以来的第一人。

  一句话,有明一代,武举人、武进士只是将官的补充,有兵带则为将,无兵带回家养。武举人老死家中,一生都没有为朝廷所用的并不在少数。

  ……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