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五六 不知有月空中行(五)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慈烺原本希望能够赶在上元节之前回济南,到底上元也是大节,家人团聚看灯宴饮,如果缺个长子颇有些不够美满。

  然而技工学院这边的进度偏离了他的预设。这些大明顶端精英从科学着手,改进技术,路子是对的,但初期效果就显得有些弱。

  现在技工学院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是王徵当年写在《奇器图说》之中的发明。

  可以说是集体成果的只有四轮马车和平板玻璃,而四轮马车和平板玻璃又都属于主要外销商品,没有直接的军事价值,这不得不说是违背了朱慈烺的本意。

  于是朱慈烺索性在学院里住了下来,传令各部抽调手脚麻利、脑子灵活、视力优秀的士兵,前来学习热气球的点火使用。

  旋即他就发现宋应星为了加快气囊的缝纫,在琢磨一种能够节约人力的机器——缝纫机。

  无论现在是否有条件发明这种机器,朱慈烺都不会允许他继续如此三心二意。

  眼看就要入春,经过一个冬天的消磨,蒙古人也会熬不下去,所以新的军事行动势必在二、三月间展开。

  只要有几架能够使用的热气球布置在山西、华北,就能看出效果,如果真有必要大规模制造,那也是以后的事。

  宋应星也意识到了皇太子对当前进度的不满,只能加紧时间在小零件上加以改进,力求符合他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朱慈烺除了要盯紧宋应星加快热气球的制造,另外就是要搭建一个真正的科学研究体系。

  现在甲等区域普及村学,最多只能算是扫盲。不过如果能够稳定地推行三年,随着科目的增加,这种扫盲班就能转化为真正的初等教育。

  有了初等教育之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才有基础。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国家不可能空等三五年,而且王徵、熊明遇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虽然有子侄辈跟随学习,但显然天赋上远逊其父辈。

  所以哪怕第一批教育出来的人才有些不足也只能认了,必须投入年轻学子进行跟随学习。

  否则很多知识都会断代。如果想要吸引大明士子投身研究,那么

  “技工”两字显然不能出现。因为这样的变化,朱慈烺留在莱州的时间不得不延长,好让他将技工学院的一部分师生剥离出来,走纯学术研究方向,成立皇明第一所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原本的技工学院将进一步走职业教育路线。招生标准为甲等文凭以上,学制五年,工读并进。

  从目前的大明识字率而言,这样两级学校已经属于高等教育了,至于下面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只有花时间慢慢巩固。

  好在泰西诸国的教育体制并未走在大明前面。读书识字仍是精英阶级的特权,所以还有时间。

  ……崇祯十八年的上元佳节,朱慈烺派人送了封信回济南,给皇父皇母庆贺。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