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_赤心巡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关系为例。

  细究起来他们两个对彼此的态度,是随着修为的进步、交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尹观杀人姜望只能忍着,尹观拿廉家威胁他,他也只能帮忙打掩护。后来他就开始给地狱无门立规矩,不许随便杀人,尹观也开始顾虑他的感受,再后来理直气壮地欠钱不还……

  以姜望和齐国的关系为例。

  一开始他对齐国毫无归属感,他到齐国只是因为网友在这里,网友告诉他这里有发展机会,他就来碰碰运气。

  所以那会在临淄城外,尹观救了他的命,并以此为条件,让姜望掩护他入城,姜望的底线是“不要伤害重玄胜,不要伤害普通人”。

  齐国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里。

  但是后来他对尹观——谁让你直呼天子之名?

  他一次次为齐国赢得荣誉,赢得功勋,齐国一次次给他支持,在这个过程里,渐渐产生了归属感。他开始认可自己是“齐国人”。

  最后离齐是人物自然的选择。

  在强杀庄高羡这件不得不走的事件之外,也是主角和齐国根源性的矛盾。

  他对姜述有感情,他一直以来的行为逻辑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本质上其实是“义”。

  但姜述要的是什么?是“忠”。他可以容忍你,恩宠你,封赏你,但你必须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践行他的意志。

  在离齐之后,他们的相处反倒更自然了。因为天子不必再疑,英雄也可以直身。

  我必须要承认,在创作上,我对姜望确实过于冷酷。

  在人物的权衡中,我常常会选择牺牲主角。

  我总是想着,还有很长的地方写主角呢,先紧着其他角色帅一下。我总是想着,姜望这么坚强,他可以承受的……

  比如在山海境,为了勾勒方鹤翎的人物弧光,为了强化王长吉的魅力,必须要有一个逼出方鹤翎心底呐喊的人,只有姜望合适,而且他确实是出于正义的思考,符合人物逻辑。

  比如在伐夏之战,重玄遵在那个时候绝对不能输,如果输了他之前的所有塑造就都成了白纸,重玄遵那句名台词:“我要赢得所有,包括勇气。”也就毫无意义。

  那就只能是姜望输。而且确实那时候也打不过。

  可能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文青病”吧。

  我们现在阅读小说,常常用到一个词,“毒点”。

  我有时候看一些网文创作方法论,也常常用到这个词,常常说要如何规避“毒点”。

  不要这样写,读者不喜欢,不要那样写,读者不喜欢。

  读者好像是非常单薄的一个群体,有一个个简单的标签贴在那里,不喜欢这也不喜欢那。

  这些方法论里,考虑的不是剧情应该如何编织,人物应该如何塑造,故事线应该如何碰撞。

  考虑的只是,读者“应该”喜欢什么。

  我不能同意。

  我不是说不要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