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5章 关西民乱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在贬值。

  五月份,本来应该是收麦的季节,但整个陕西几乎是颗粒无收,麦苗长到成熟都没有一尺高,拿什么去收粮食?

  但该交的税必须要交啊,官府还得等着这些税过日子呢,朝廷也等着税收给新帝办个风风光光的登基大典。

  交不出税怎么办?卖儿卖女也得交上!这就是古代的税收制度,只看税你交没交,才不会管你交不交得了!

  老百姓被逼迫的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并没有想着造反,而是想到了去逃,拖家带口的逃去关外。

  到了关外起码还有条活路,若是不逃的话只能死在这里。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整个关中地区掀起了关外移民潮。

  他们都听说过大华的制度,也知道大华的百姓生活多么的幸福。

  农业税极为的低,有的甚至根本不需要交税,农闲时候还可以做工。

  这些都是大华在关中经商的商人说的,在大华根本不像大明这么多种类的苛捐杂税。

  什么“辽饷”、“剿饷”、“练饷”,什么淋尖踢斗之类的事情就太常见了。

  老百姓都搞不懂,整个长城之外都成了大华的地盘,两国之间也有了和平盟约,还要辽饷干什么?

  辽饷最初就是为了佂辽东用的,如今辽东都成了别人的地盘,难道大明有胆子去打大华不成?

  那什么剿饷和练饷更是无稽之谈,每年固定两到三次的剿匪,每次都要老百姓出剿匪的银子。

  剿的土匪没几个,倒是收银子不少,也没见土匪少来村里打家劫舍。

  练饷更是夸张,你们朝廷练兵不是应该的吗?这钱也让百姓出?

  百姓在征召之下加入民间安防队,不说发饷银,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哪门子道理?

  一比较之下,大明的老百姓觉得关外的大华百姓实在太幸福了。

  冷一点就冷一点吧,总比呆在关内饿死的要好。

  老百姓成群结队的向关外迁移。

  当地的地方官一看有些急了。

  老百姓都走了,以后盘剥谁去?

  若是偷着跑一个两个就算了,这家伙动辄就是数万人的迁移,当他这个地方官是瞎子不成?

  明朝可是有“户籍”制度和考核制度的,老百姓在哪就是在哪,不能随便的去迁徙到别处,出门都得有路引。

  考核制度是针对地方官的,你上任的时候管辖境内有多少户,每年都会有考功司核查一次,户数减少那就是大罪过。

  当然前几年的旱灾,被大华移走数十万的百姓,这是朝廷默许的,跟他们这些地方官没有什么关系。

  但这次就不一样了,没人说让大华从这边移民,他们这些地方官就有义务将老百姓锁死在地盘上。

  一个不让走,一个找活路,无数的县都出现这种情况,无数百姓拖家带口的连夜逃走。

  从关中到靖边、定边、怀远、榆林这条路上,到处都是逃荒去关外的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