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 永定县见闻,一边是血流成河,一边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永定县见闻,一边是血流成河,一边是安定繁荣!

  毕懋康因为上书反对朱由校操刀子杀人。

  被朱由校一道圣旨贬职了。

  圣旨骂的足够狠。

  尔俸尔禄,点点滴滴,皆为民脂民膏,何以为贪官开脱?想来也是毕懋康在庙堂高高在上太久了,现在贬你到永定县

  而现在永定县也是多出了一个东林党。

  这个倒霉鬼叫毕懋康,就是这个家伙在明末搞出来了燧发火枪,除此之外,他写的《军器图说》却被列为禁书,直到道光年间才开放。

  老毕搞出来的燧发火枪,摒弃了传统的点火击发方式,改用敲击弹仓内的燧石作为点火方式,风雨不及飘湿,缓急可应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和环境下都可使用自如,完全符合成为主战兵器的条件。

  虽然是东林党,但是,张好古觉得这个家伙还是能用的。

  朱由校先是借着由子把毕懋康给臭骂了一顿,直接贬到这个永定县来,说是要好好的劳动改造一下。

  然后,毕懋康就在两个侍卫的押解下。

  来到了这个永定县

  如今这永定县却也是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虑到毕懋康现在已经是五十六岁了,自然是不需要跑步,而是直接用马车给拉过来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毕懋康也还是感觉腰酸背痛。

  再然后,朱由校就丢给了毕懋康一个任务。

  让毕懋康来研究这个燧发火枪,目前来说,朱由校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交给毕懋康研究。

  而毕懋康研究火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老家伙的这点本事还是有的,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老毕还真是研究出来了,只是工艺复杂,制作精度和难度、成本都极高。

  “这老东西,倒是真的有些本事!”

  朱由校握着手中的燧发火枪,忍不住赞叹了起来。

  “既然是研发出来,我看倒是可以装备起来了!”

  张好古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它的改造与完成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然而在中国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

  “这要是装备起来,我大明火器的威力还要更上一层楼!”朱由校已经是忍不住畅想起来大明的新军人人装备一把燧发火枪。

  这要是上了战场,也必定是所向披靡。

  不过,这会儿,张好古心里头琢磨的却并不是燧发火枪,而是左轮手枪。

  钢铁的标准应该是到了,手搓出来问题不大。

  比较大的问题是子弹。

  想想还是放弃了,以后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

  说起来,老毕也是一个人才,写的《军器图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禁毁。直到道光年间开放书禁,才再版出书。

  现在张好古盘算着的是如果能搞出一个机床,再来把钢铁的产量提升一下,这个燧发火枪也就是可以进行量产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