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二章 逃离徐州_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之人。说明公是在敷衍天子诏书。”

  陶谦听着刘备的话,开始时心存疑虑,听到一半的时候,眉头渐渐舒缓,显然是认为刘备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听到最后,陶谦舒展开的眉头,不知不觉间又皱到了一起。带着一丝苦涩的笑意,陶谦开口说道:“玄德啊,你在徐州的时间也不短了,你觉得在徐州境内,谁人称得上是当世名士呢?”

  刘备心中暗自满意陶谦的配合,事情已经在按照刘备的设想稳步展了。当下,刘备假意说道:“糜竺、糜芳二兄弟,虽然是商贾出身,但也是明公帐下的幕僚,可堪此任否?”陶谦摇着头叹息道:“这二人经商、治政都算得上是郡守之才,但若是行军打仗,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自己推荐的两人被否定之后,刘备心中更加欢喜了,他就要是要这种效果,把徐州境内有名望的人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让陶谦一一否定,最后,刘备再来个毛遂自荐,请缨带兵出征,借机离开徐州。

  “那,陈元龙聪明机智,可担此重任否?”刘备装作思考的样子,继续推荐着根本不可能胜任的人选。陈元龙就是陈登,徐州下邳人士,是徐州的名士,元龙是他的字。陈登少时出任县令,因政绩出众,深的民心,后来被陶谦任命为典农校尉。他的父亲陈珪也是徐州的名士,字汉瑜。无论是陈珪还是陈登,父子二人的专长都是治理郡县内政,和带兵打仗根本就不沾边。因此,陶谦还是摇了摇头,否定了刘备再次的推荐。

  平心而论,徐州在汉代,本就算不得人杰地灵之地,有才能的人极少,再加上陶谦胸无大志,一心只为守住徐州,一些胸怀大志的人也因此离开了徐州,改投他处。综合这两个原因,导致陶谦的部下根本就没有行军打仗的大将。

  又先后说出几个人的名字之后,刘备看到陶谦一如自己意料之中的那样,均是摇头拒绝,刘备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刘备摆出一副慷慨激昂的神色,对陶谦说道:“明公,虽然天子受小人蒙蔽,革去了备这一支宗脉,但是不管怎么说,备始终是汉室宗亲,怎能坐视袁术如此猖狂?如果明公相信刘备,备愿借兵数千,前往江淮和袁术决一死战!”

  陶谦哪里知道刘备的真实想法?他还以为刘备是在激愤于袁术自立,同时宅心仁厚的一徐州着想,这才毛遂自荐,甘愿领兵数千去和袁术拼死一战呢。不明就里的陶谦感动的几乎都要掉下眼泪来了:“玄德啊,你的苦心,老夫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现在徐州根本就不可能拿出大军去和袁术开战啊,最多只能抽调五千人马,那样的话,不是让你去送死吗?老夫怎能为了徐州,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呢?”

  刘备装作感激涕零的样子,上前一步握住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