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三章 逢场作戏_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共存亡?须知,陶使君可是待你不薄。”

  刘备收起了自嘲的笑容,换上一副认真的神色。答道:“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名符其实的汉室宗亲,虽然天子受小人蒙蔽,革除了备这一支宗脉,但是备身体中流的。始终是高祖的血脉!如今袁术僭越,自称天子,就算袁术最终被各路诸侯绞杀,但焉知日后便没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术出现?因此,备要留的有用之身,以便现在和袁术作斗争,以后和那些效仿袁术的后来者作斗争!汉贼不两立,这,就是备离开徐州的原因!”

  能把贪生怕死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的,普天之下,唯有刘备!刘备时刻不忘强调自己是汉室宗亲,肩负着讨伐不臣的责任和使命,并一再以此为借口,在配合上他义正言辞的表述和激昂的神色,着实糊弄了不少人,关羽、张飞是这样,陈登三人也是这样,凡是听过刘备这番论述的人,大多数都会被刘备所表达出来的抱负,弄得感动至深。这就是刘备最擅长的方面,他能把话说得很是富有责任感,再加上刘备一直以来,处处施展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积攒起来的仁义之名,很容易就会让人相信他的这番话。

  在汉代,人们舆论的主导方向,是掌握在士族和文人手里的。他们都没经历过最底层人民的穷困,因此,根本就不能体会到穷苦人民的辛酸和无奈。而刘备不然,众所周知,刘备在起兵之前,是靠织席贩履为生的,对穷苦人民的生活,他是深有体会。他清楚,最底层的那些人,你只要在适当的时候递给他们一碗饭、一个馒头,就可以让他们终生死心塌地的为你歌功颂德。他们的歌颂,慢慢传到那些士族和文士的耳中,那些士族和文士不辨真假,用一贯的浮夸手法,把刘备的仁义经过渲染之后,在反馈给更多的人,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刘备现在的仁义之名。

  有了仁义之名的光环之后,刘备在其他人眼中,一言一行都是从仁义的角度出的,即使在眼前这样危机的时刻离开徐州,置陶谦的恩情于不顾、置徐州百万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刘备也可以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用一句轻飘飘的“留的有用之身,以征讨不臣”来作为解释,并且屡试不爽。

  陈登三人在听完刘备这番话之后,虽然谈不上有多感动,但也是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区区一个徐州,和刘备肩负天下安危的大志比起来,确实也算不得什么。刘备的这次逢场作戏,再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陈登三人默然无语。

  良久,陈登方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向着刘备拱手说道:“玄德公,当初袁绍等人设伏欲伏击敖君侯,是陶使君给敖君侯报的信,事后,玄德公赶来徐州,帮助陶使君对抗袁绍等人。已经救过徐州一次了

  请收藏:https://m.81cn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